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興安盟解鎖農業節水增效“綠色密碼”

2025年04月03日09:0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季的興安盟,黑土地上覆蓋的秸稈不僅是豐收的印記,更是新一年節水增效的綠色序章。

  4月1日,走進興安盟科右中旗現代農牧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保護性耕作項目田,合作社理事長郭雙泉正用手機測量土壤墒情,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秸稈還田后,土壤就像喝飽了‘存糧水’,表層含水率比傳統耕作高出15%,可以減少兩次春播灌溉!”郭雙泉介紹說,興安盟正推行的“不翻地、不燒稈、留盔甲”保護性耕作模式帶來的直觀變化——通過秸稈覆蓋減少水分蒸發、免耕播種保持結構、蓄水保墒涵養地力,在節水增產的同時,更構筑起防風固土的生態屏障。

  近年來,興安盟積極響應國家節水號召,印發《興安盟節水行動實施方案》,深入實施節水行動,特別是在農業節水增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興安盟實施以工程節水為主,農藝、結構、品種節水配套,機制節水引領的“五節”綜合措施,全面推進農業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為構建節水型社會、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樹立了典范。

  在突泉縣太平鄉白廟子村的高標准農田提升改造項目施工現場,多台工程機械同步作業,工人分工協作,全力推進項目建設。該項目區主要包括田塊整治、灌溉與排水、田間道路和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等工程。

  “項目改造提升后,灌溉方式採用淺埋滴灌,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灌溉總用水量僅為120萬立方米,與傳統的大水漫灌相比,總節水量達58萬立方米。”突泉縣農科局農田建設管理股負責人趙艷介紹,今年突泉縣將聚焦農業節水提效增收,實施玉米單產提升和高標准農田建設各20萬畝。

  工程節水夯基礎,農藝節水提效率,結構節水調布局,品種節水挖潛力,機制節水保長效……興安盟的農業節水實踐如同一套精密的“組合拳”。

  數據顯示,2024年,在工程節水方面,興安盟結合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新增高效節水工程77萬畝﹔農藝節水方面,以玉米、大豆等作物為重點,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達319.46萬畝,同比增加11.59%﹔結構節水方面,調優糧食作物種植結構,因地制宜擴大大豆、谷子等低耗水作物,大豆播種面積229.41萬畝,同比增加2.69%﹔旱作節水方面,旱作區大力推廣深耕深鬆、秸稈覆蓋免耕播種、增施有機肥和地膜覆蓋等土壤改良、蓄水保墒技術。

  項目早開工,節水早建設。今年春季,興安盟加速繪制節水農業新圖景:計劃新建高效節水灌溉工程65萬畝,打造高標准節水示范區4個,實施管灌改滴灌改造提升30萬畝,推廣抗旱保水劑2.5萬畝,壓減高耗水作物5萬畝,新增節水品種10萬畝,新增水肥一體化85萬畝,新增節水能力0.72億方,全面推進全盟農業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

  如今,興安盟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已達1265.7萬畝,推廣抗旱新品種100萬畝。這場從“透支地力”到“涵養生機”的節水變革,讓興安盟的農業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改善。這土地裡的“水分賬”算出了生態賬,更算出了致富賬,鋪就了一條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共贏之路。(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劉也)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