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內蒙古創新力“鏈”動中關村論壇

2025年04月02日08:5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3月,春意正濃。科技氣息與春日芬芳交織,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火熱進行。

奏響科技交流“協作曲”,助推產業鏈與創新鏈“共舞”,點燃科技合作火花,為期5天的國際科技盛會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讓內蒙古豐富的創新資源和應用場景邁向更大舞台,見証了北疆大地與創新高地的深度共振。

3月29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演“烏海時刻”:依托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烏海市舉辦高價值產業項目對接活動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專場,為創新鏈產業鏈搭建了一次“超鏈接”。

“烏海正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BDO、固態電池、煤焦化、硅基新材料4條特色優勢產業鏈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每條產業鏈都是創新鏈,豐富的應用場景提供了科技創新的沃土,真誠歡迎大家加強政產學研用合作,到烏海投資興業。”在場景需求與政策發布環節,烏海市科學技術局局長史國輝向社會各界發出邀約。

對接會上,“政策禮包”“場景清單”“產業推介”“項目路演”等多個環節輪番上陣,展現烏海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政策扶持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尋求在新能源、新材料、裝備制造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合作契機。烏海市分別與中關村發展集團、中國綠發投資集團、北京中科可藍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項目簽約。

“我公司總部位於北京亦庄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家主板上市企業,集團新項目一直優先選擇落戶烏海。烏海項目自2017年起已投資20億,計劃在2025年再投入20億。烏海是個干事業的好地方,給企業提供了保姆式的一站式服務,希望新上的BDO項目能夠助力產業轉型,實現共贏。”對於下一步的合作,烏海市倍杰特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立攀充滿信心。

乘著年會帶來的火熱創新潮,為進一步推進京蒙協作,加速引導京津冀地區前沿科技成果在內蒙古落地轉化,一場場主題活動先后舉辦。

3月27日下午,自治區科技廳在“京蒙高科企業孵化器”舉辦了數字經濟領域項目路演活動。北京大學、北京智京未來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分別就“地球透視—分布式物遙一體化系統”“數智廣角AI教育”等創新項目進行路演,這些能夠點燃產業變革的技術火種,將通過精准供需對接,助力我區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3月28日,“蒙科聚”專題發布會鄂爾多斯(北京)人才科創中心京津冀新能源領域科技成果發布會舉行。科技成果發布環節,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北京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院所帶來的二氧化碳儲能技術、水系鋅錳電池技術、間苯SPS新材料國產化代替進口工藝技術等高新科技精彩亮相。這些新能源領域的前沿科技項目與鄂爾多斯重點產業布局高度契合,具有極高的創新性和應用價值。項目對接環節,相關企業代表、科研人員、投資專家深入交流、拓展合作,共同助推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隨著京蒙科技協作持續深化,希望內蒙古在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機遇和廣闊前景能夠吸引更多關注,我們將進一步推動項目與企業、科研與產業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自治區科技廳科技成果轉化促進處處長金龍說。

觀看展會、聆聽論壇、洽談合作……赴京取經期間,來自我區高校院所、科技部門及企業代表收獲滿滿。內蒙古醫科大學相關科研負責人參加了工程科技創新論壇、世界數字健康論壇等8場中關村論壇活動,深度拓展行業領域最新前沿信息﹔巴彥淖爾市科技局黨組書記賈培新一行參加2024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專家解讀會和數據跨境流動創新發展論壇,促成內蒙古基碩科技有限公司與安徽省東超科技有限公司達成初步合作意向,接下來將赴安徽開展實地考察工作……

“蒙科聚”興安中心與北京萬象雲數據平台在數據平台建設、成果轉化通道打造、融資對接服務等方面達成初步合作意向。“在全球標杆孵化器論壇的學習中,關於公共技術服務平台建設模式,為我們打開了全新思路。接下來,我們將立足興安盟優勢,全面梳理本地企業需求、主動與科研院校開展深度合作,大力完善服務體系,搭建線上線下對接平台,助力本地企業蓬勃發展,為興安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蒙科聚”興安分中心窗口負責人袁雪平說。

“年會是全球科技創新的‘風向標’,突出AI大模型、具身智能、腦機接口等前沿領域,展示探討科技進展和產業發展趨勢。”內蒙古八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雲飛告訴記者,這些前沿動態為公司調整研發方向提供了重要參考。八爪智能是一家新興科技型企業,研發出激光除草機器人等多項行業領先的數字農業技術,目前已申報28項發明專利。

內蒙古與京津冀地緣相鄰、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經濟相融,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重要影響區,地區比較優勢突出,發展互補性強。3月28日,以“協同創新,共育新質生產力”為主題的京津冀協同創新與高質量發展平行論壇現場,內蒙古再次受邀作主旨推介。

“我們將立足自身稟賦特點和戰略定位,深入推進區域合作深化行動,舉全區之力、聚各方合力,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現代農牧業、新材料、低空經濟等領域與京津冀三地深化合作,力爭在實現互利共贏上‘雙向奔赴’。”內蒙古釋放出主動融入、深化區域合作的積極信號,憑借獨特的科技優勢吸引了各界目光。

內蒙古始終秉持開放合作搞創新理念,深入實施“科技興蒙”行動,強化與京津冀地區的協同創新,2023年以來,通過與北京市共同實施京蒙協作“科技創新倍增計劃”,聯合實施科技合作項目436項、共建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72個,有效促進了創新資源要素流動,形成融合共生、雙向賦能新格局。(記者 白蓮)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