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將幸福感融入城市建設的點滴細節

2025年04月01日09:2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從呼和浩特市火車東站向西而行,一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這裡是呼和浩特市高科技企業集聚的區域,內蒙古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呼和浩特數字經濟產業園、呼和浩特數據標注基地均落戶於此。

  這裡也是新城區“青春濃度”最高的區域之一。在許多來呼打拼的青年們的眼中,這裡一棟棟高聳的大樓便是“CBD”的雛形。

  “這一帶青年產業也將隨著高科技產業的興起變得生機勃勃。”盤下了呼和浩特市數字經濟產業園B座底層一個商鋪的“呼漂”張磊滿懷希冀地規劃著自己的未來。“我就是看中了這裡的未來發展,准備在這兒開一家融合餐廳。”

  因為謀求更好的發展機遇而選擇呼和浩特的,不僅是張磊,還有同樣走過許多城市,最終把家“安”在呼和浩特的巴彥淖爾人段宇。

  “我之前從沒想過在呼和浩特落地生根,但是隨著咱們這兒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在這裡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崗位。入職內蒙古數據要素綜合服務中心不到一年,我就確定要在呼和浩特安家了。”

  段宇告訴記者,在政府各類獎補政策的帶動下,更多的本土企業對數據要素方面的業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來中心辦理業務的企業也越來越多。

  “幾年前我來火車東站的時候還覺得這一帶很荒涼,現在這裡大變樣了。為了能更加高效地服務企業,新城區將許多職能部門前置到了這邊,像審批部門、政務服務部門,甚至新城區法院也在這裡設立了高科技型企業所需的司法團隊。有了好的營商環境,如今圍繞著數字產業衍生的各類公司不斷入駐。”段宇說,好的營商環境不僅會留住企業,更是留住青年人才的關鍵所在。“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政府有好的政策和服務,就會吸引來上下游企業,從而形成完整產業鏈。企業多了,自然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到這裡工作生活。”

  近年來,新城區積極盤活火車東站周邊的閑置樓宇,著力打造高科技產業基地。2024年,百度智能雲、螞蟻數字、十灃科技等100余家企業相繼入駐數據標注基地。航天六院總部基地主體完工,華為區域總部建成投用,山東能源、中煤集團等企業的區域總部相繼落地,高水平總部經濟生態鏈加快形成。

  “當然,除了好的產業發展前景和就業環境。我更看好的是這裡的便捷生活圈。”段磊告訴記者,從單位到他家的車程僅有10分鐘,“單位旁邊就有許多住宅區,開始我是租房子住,現在決定在這裡常住后,我准備在單位北邊買房了。”

  在《2024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檢測報告》中顯示,呼和浩特職住分離度為3.8千米,低於平均值的4.5千米。在新城區,“離家近”的職場優勢更為明顯。不僅如此,全面推廣的“15分鐘生活圈”,更讓年輕人在工作之余體驗到了“便捷人生”。

  已經在新城區工作生活了十多年的呂嬌對此更是感觸頗深。“社區裡有便民市場、社區餐廳、普惠性的托育班,還有免費的婚檢、健康指導,甚至還有科目齊全的青年夜校……”呂嬌如數家珍般講述著自己在新城區的生活。

  這些也是“幸福新城”的縮影。

  “知道我為什麼喜歡新城區嗎?”說著,呂嬌拿起了健身包,准備去社區開設的青年夜校上瑜伽課。“我們的社區不僅想到了我如果沒時間帶孩子怎麼辦、老了病了怎麼辦,甚至把我的業余生活都安排得明明白白,這讓我怎麼能不愛這裡呢?”

  “在新城區政務服務中心婚姻登記處,我看到了自己幸福的模樣。”這是呂嬌對於自己領証經歷的評價。“工作人員全程微笑,並且向現場每對新人都送上了祝福,還主動向我們介紹了婚檢的好處和所需証件。這讓我再一次確定了自己在新城區安家的正確性,這裡的政務服務真的很暖心。”

  何以幸福?呼和浩特的幸福感藏在城市建設的點滴細節裡,印刻在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中。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新城區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堅持發展為民、品質宜民、實事惠民、善治安民,聚焦企業需求與民生痛點,通過跨部門協同、數字賦能和精准服務,實現政務服務與產業發展雙輪驅動,塑造了“以人為本”的幸福城市內涵。

  “在這裡不隻有18歲的學校,還有28歲的夢想和38歲的家。”“它的溫暖和我契合,是我愛的地方。”在來呼和浩特打拼的青年們口中,這裡便是那個“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更有為”的理想之城。(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梁良)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