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產業集群優勢 激發民營企業活力
呼和浩特生物醫藥硬核實力不斷彰顯

在生物醫藥的激烈賽道上,呼和浩特正憑借硬核實力嶄露頭角。
作為全國首個將亞單位非洲豬瘟疫苗推進臨床評價的城市,呼和浩特市科技創新成為在生物醫藥領域一路狂飆的強勁引擎。全球首個mRNA疫苗及核酸藥物智能化制造項目成功落地,年產800萬頭份寵物疫苗智能制造生產線順利通過GMP靜態驗收……
這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是呼和浩特深入實施“科技興蒙”戰略,發揮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優勢的生動注腳,也是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中唱主角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積極引入生物醫藥、合成生物領域的科技型企業,充分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穩步推進全國領先的獸用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建設。
創新突破 引領疫苗技術新高度
在疫苗研發領域,呼和浩特持續突破,用技術定義全國標准。
“近日,我們自主研發的‘布魯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RM6株,粗糙型)’正式獲得農業農村部頒發的三類新獸藥注冊証書。這款疫苗首次實現100%區分自然感染與疫苗免疫診斷,徹底攻克傳統布魯氏菌病疫苗存在血清學干擾、增加人畜交叉感染風險的行業難題。”3月28日,內蒙古華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林葉難掩自豪地告訴記者。
這款雙標記RM6疫苗不僅是一款產品,更是布病防控體系的重大革新。臨床試驗驗証,其配套的鑒別診斷試劑盒區分率高達100%,為我國“免疫無疫”精准管理布病提供技術保障,讓養殖場能同步開展免疫與監測,避免誤殺健康畜群,也降低基層防疫人員的感染風險,在公共衛生安全保障方面具有裡程碑意義。
目前,華希生物擁有24名專業研發人員,先后完成多項國家863計劃、自治區及呼和浩特市科技重大專項,成果豐碩。
“十四五”期間,呼和浩特全面落實“科技興蒙”行動,以生物疫苗等國家級創新平台為依托,布局實施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發揮特色生物產業在區位、資源及要素等方面的優勢,搶佔生物醫藥新賽道,發布科技“突圍”工程與揭榜挂帥項目榜單。連續3年針對“動物疫苗新型佐劑和疫苗遞送關鍵技術研究”“動物mRNA疫苗遞送系統的篩選”“新型廣譜高效PRRSV基因工程疫苗研發”等關鍵項目展開攻關。
華希生物、金宇保靈分別成功獲得“布魯氏菌基因缺失活疫苗”和“牛支原體活疫苗”新獸藥証書,豬瘟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犬瘟熱和細小病毒病二聯活疫苗順利上市﹔金宇保靈的“豬用重組口蹄疫0型、A型二價滅活疫苗的創制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金河佑本開展的“牛結節性皮膚病滅活疫苗”研發通過農業農村部應急評價。
如今,呼和浩特已建成全國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擁有內蒙古唯一的國家級生物安全P3實驗室,全國領先的獸用疫苗研發生產基地已具雛形。
政策賦能 構建產業生態強磁場
呼和浩特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成果,不僅筑牢產業騰飛的根基,也為政策推進和產業生態優化提供支撐。在政策的加持下,當地產業生態形成強大的磁吸效應。
3月27日,記者走進地處和林格爾新區的內蒙古萬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國內規模最大的動物血清智能化生產線正高效運轉。每一批動物血清產品及疫苗核心原材料,都要經過理化檢驗、PCR檢驗、無菌檢驗等嚴格流程,確保產品質量達到國際標准。
“呼和浩特優質、高效、便捷的營商環境,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沃土。我們與伊利、蒙牛旗下牧場合作,建立原料採集點和10萬匹馬場血源基地。”萬瑞生物公司公共事務總監王震介紹。
近期,萬瑞生物研發部立項申報多項高附加值產品項目,一旦落地,將填補自治區在高端動物血清制品領域的空白。
近年來,呼和浩特圍繞動物疫苗產業創新需求,以提升產業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及高端疫苗研發水平為目標,創建自治區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推動疫苗研發基地建設。
該中心聯合區外高校科研院所、上下游企業,針對口蹄疫、非洲豬瘟、牛結節性皮膚病、布魯氏菌病等重大動物疫病疫苗研發、細胞培養、蛋白表達、濃縮純化、疫苗佐劑、診斷檢測技術等展開聯合攻關。聚焦細胞生物學、純化濃縮工藝、病原分離鑒定技術等領域,健全動物疫病防控技術創新體系,帶動動物疫苗產業研發水平大幅提升。
生物醫藥產業是呼和浩特著力培育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呼和浩特出台《關於建設科技強市推動首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支持合成生物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支持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措施》等政策,打造國內一流的動物疫苗研制創新高地與生產基地。
目前,已通過生物醫藥產業兌現政策,累計發放1400萬元創新平台配套及疫苗落地獎勵資金。
在政策的推動下,呼和浩特生物醫藥產業生態持續優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與資源匯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
產學研協同 激活創新矩陣新效能
在利好政策的推動下,呼和浩特生物醫藥企業創新活力高漲,產學研協同發展愈發緊密,創新矩陣釋放出強大聚變效應。
作為內蒙古生物醫藥產業鏈主企業,金宇保靈生物藥品有限公司持續推進動物疫苗迭代創新,率先投入動物用mRNA疫苗研發,全力開展非洲豬瘟疫苗研究,取得顯著突破。
2024年,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內蒙古分中心揭牌,標志著自治區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成功躋身“國家隊”。金宇保靈引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擔任自治區動物疫苗技術創新中心首席專家,憑借獸用疫苗國家工程試驗室、農業農村部反芻動物生物制品重點實驗室、P3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構建起強大研發支撐體系,其動保產品豐富,涵蓋110多種疫苗和40多種診斷試劑。
在呼和浩特,從金宇保靈、華希生物、金河佑本、必威安泰的動物高端疫苗研發生產,到常盛國際高端制劑、金達威合成生物研發,全市生物發酵容積達9.4萬立方米,口蹄疫疫苗年產能佔全國55%以上。
歷經多年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成績斐然,產值從2020年的131.1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202.5億元,研發機構達117個,藥品注冊批件增至目前602個,新增自治區鏈主企業2家、科技型領軍企業7家,逐步形成動物疫苗產業發展優勢,為打造全國領先的獸用疫苗研發生產基地筑牢根基。
“開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圍繞打造全國領先的獸用疫苗研發生產基地目標,積極引入中國科學院、清華、廣州實驗室等高校、科研機構人才(團隊)與成果,支持本地動物疫苗企業加快新疫苗研發與落地。”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副局長賈建宇介紹,推動金宇保靈與陳潤生院士構建人工智能在生物醫藥垂直領域應用模型,與廣州實驗室合作開展人畜共患病疫苗和診斷試劑開發,與清華大學藥學院張永輝教授推進“雙磷酸佐劑”技術成果轉化,同時在越南、巴基斯坦、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布局開拓國際市場。
從全球首個mRNA疫苗智造項目落地,到國家級創新平台密集布局,呼和浩特借助科技創新重塑獸用疫苗產業標准。在政策驅動、企業發力、產學研融合的協同作用下,這座城市正向著“全國獸用疫苗研發生產第一城” 的目標加速邁進,在生物醫藥賽道上書寫高質量發展的嶄新篇章。(記者 鄭學良 劉洋 通訊員 張雲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