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能”換“智” 以舊換新撬動萬億級市場消費活力

呼和浩特機場比亞迪王朝店展廳內看車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通過置換更新補貼剛提到新車的郝先生為政策點贊。
消費者選購新手機。
2024年,全國消費品以舊換新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拉動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超1個百分點。在內蒙古,消費市場“熱”力十足,汽車、家電、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94.4萬輛(件),帶動消費超300億元,核銷補貼資金37.3億元,惠及群眾超百萬人次。
2024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持續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2025年開年以來,內蒙古消費市場迎來了新一輪政策紅利——以舊換新政策在原有基礎上全面升級,覆蓋范圍更廣、補貼力度更大、綠色智能化程度更高。這些政策不僅聚焦傳統家電、汽車等領域,更首次將手機、平板等數碼產品納入國家補貼范圍,全區消費潛力加速釋放,為經濟穩步發展再次注入強勁動能。
政企聯動釋放紅利
掀起新能源汽車消費新熱潮
2月20日,走進呼和浩特機場比亞迪王朝店,展廳內人群熙熙攘攘,有到現場看車的,有預約試駕的,還有剛剛達成交易,准備交車儀式的……
剛簽完提車協議的郝志強先生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我開了20多年的老豐田賣了1萬元。置換補貼有1.4萬元,再加上車企的各種優惠補貼,指導價13.9萬元的新能源汽車元plus我隻花了11.9萬元。沒有以舊換新的補貼政策,換車計劃我可能還會往后推一推。”郝先生笑著說。與他一起來的梁先生則選擇了汽車報廢更新,“我的車更老一些,選擇報廢更新更劃算,手續也不麻煩,把舊車開到4s店裡就行,他們這裡可以幫助代辦,非常方便。”梁先生說。
1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等8部門印發《2025年內蒙古自治區汽車以舊換新實施方案》,針對個人消費者,設置有關汽車報廢更新、汽車置換更新兩種補貼標准。隨著新一輪惠民政策正式落地實施,眾多消費者也不再觀望猶豫,果斷加入“以舊換新”的熱潮中。
“自從去年汽車以舊換新政策出來后,我們店裡的銷量同比增加了60%。店裡的銷售人員也增加了1倍,在新一輪‘國補’政策發布后,車企也隨之跟進,針對不同的車型推出了不同的優惠力度,汽車市場活力進一步被釋放。”呼和浩特機場比亞迪王朝店銷售經理彭飛說。
從“換新”到“換優”
綠色智能家電產品備受青睞
2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等4部門印發《關於做好2025年家電以舊換新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確,2025年家電補貼品類新增6類產品,疊加去年的12大類產品,今年以舊換新家電補貼品類共計18類。《通知》要求,各盟市要統籌好“換新”與“收舊”的關系,確保家電回收主體將回收的廢舊家電交予正規回收拆解企業處理,不得私自進行拆解或翻新后流入二手市場。
“在政策的刺激下,大尺寸電視、冰箱、洗衣機等產品迎來了一波銷售熱潮,其中綠色智能家電產品備受青睞。在這波消費熱潮中,我們商場也推出了滿1000元減100元、滿贈、抽獎等活動。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售后服務,比如當日17點前下單,我們可以產品當日送達,還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大件舊機回收等服務。”呼和浩特市東鴿電器鼓樓旗艦店店長薛慧娟介紹,從去年9月到12月底,東鴿電器鼓樓旗艦店銷售額同比增加了4000多萬元。
記者走訪家電市場發現,一些新的消費趨勢已經出現:消費者越來越關注優質、智能、環保的產品,消費需求呈現從“新”到“優”的變化。
“家裡的家電其實更換頻率不高,所以換的時候會挑選市場上更綠色、更智能的產品,而且新的政策也有這方面的導向,你買的電器能耗越低,補貼越高。”正在商場選購電飯煲的李女士告訴記者,根據補貼政策,個人消費者購買補貼范圍內的家電品類,2級能效或水效標准的產品,補貼標准為產品銷售價格的15%﹔購買1級能效或水效標准的產品,補貼標准為產品銷售價格的20%。
“目前全區共有2000家商戶以及京東、天貓、蘇寧易購、抖音、小米、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台參與活動。今年截至目前,內蒙古家電以舊換新已銷售家電36.4萬台,帶動消費11.93億元。”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加力擴圍
手機等數碼產品首次納入“國補”
2月17日,呼和浩特市的張女士購買了一台華為nova13pro型號手機,手機原價3999元,領到500元國補后,到手隻需要支付3499元。
“手續非常簡單,打開手機‘雲閃付’app,點擊‘以舊換新’,裡面就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消費券,裡面有家電數碼、家裝廚衛、電動自行車、汽車等選項,根據你的需求點擊領取,線下導購員會再幫你填寫一份‘消費補貼確認書’就可以了。”張女士介紹。
1月26日,自治區商務廳等5部門印發《內蒙古自治區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補貼實施細則》,首次將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產品納入購新補貼范圍。根據《實施細則》,個人消費者購買單件銷售價格不超過6000元的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3類數碼產品,可享受購新補貼。每人每類可補貼1件,每件補貼比例為最終銷售價格的15%(減去生產、流通環節及移動運營商所有優惠后最終銷售價格),每件最高不超過500元。
“因為去年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等產品沒有納入補貼范圍,所以今年政策一出來,又疊加開學季,銷售迅速升溫,比如華為的mate70、pura70等型號手機,非常受消費者歡迎。”呼和浩特市東鴿電器鼓樓旗艦店手機導購員張智慧說。
“根據數據統計,目前內蒙古家電以舊換新銷售手機等數碼產品已達36.4萬台,帶動消費10.69億元。在政策實施過程中,我們要求各盟市要一視同仁支持內外資品牌產品、不同類型經營主體公平參與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購新補貼政策。同時要組織經營主體實施產品銷售價格公開承諾,讓消費者享受更多實惠。”內蒙古自治區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堅持供需兩端協同發力,想方設法提振消費。”被寫入2025年內蒙古《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在消費品以舊換新上,把促消費與惠民生結合起來,簡化補貼申領程序,全面激發新能源汽車、智能家居、數碼產品等領域消費意願和需求。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不僅是短期消費刺激工具,更是推動產業升級、促進綠色發展的長期戰略。目前,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已將中央財政預撥內蒙古的2025年以舊換新資金、自治區配套資金共15.79億元(其中中央財政預撥內蒙古以舊換新資金15億元,自治區配套資金0.79億元)全部下達至各盟市,以支持全區各地加力擴圍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確保讓“真金白銀”的補貼惠及群眾。(記者 高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