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區:“軟硬兼施”促進優質教育均衡發展

春日的烏海微風和煦、陽光明媚,行走於海南區的各個學校,郎朗的讀書聲回蕩在環境優美的校園,優質教育均衡發展的陽光照耀著每個孩子。
近年來,海南區委、區政府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努力縮小城鄉、校際間差距,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如今,隨著辦學條件的逐步改善、師資力量的持續優化、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海南區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海南區的教育事業也實現了質的提升。
教育優先投入 提升辦學“硬”實力
在嶄新的塑膠跑道上感受運動的快樂現如今成了海南區西卓子山學校學生新學期最開心的事。3月20日,記者來到這所鄉鎮學校,嶄新的塑膠跑道、綠油油的足球場、煥然一新的籃球場讓人眼前一亮。不僅如此,基礎類課程、拓展類課程、綻放類課程等豐富的課程設置更是實現了與城區學校對標看齊。
“近年來,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學校的軟、硬件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學校黨支部副書記王繼雲告訴記者,目前,學校還與海南區重點打造的烏海市第十九中學開展合作辦學,讓孩子們真正實現了在家門口“上好學”。
近年來,海南區堅持“優先保障、全域推進”工作策略和“高標准、走在前”的工作定位,成立創建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各領域工作高效開展。
在這過程中,海南區累計投入1.3億元,實施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安防設施升級、實驗室改造,逐步縮小城鄉間辦學差距。投資3000萬元配置信息化教學設備和數字教學資源,全區7所中小學互聯網全部萬兆接入校園、千兆到終端,無線網絡覆蓋教學區和辦公區,實現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智慧黑板”配備率、“同頻互動”錄播教室配備率100%,5所中小學36個教學班配備“智慧課堂”系統,基本實現了資源共享和管理智能化全覆蓋。安排專項資金445.8萬元對校舍消防設施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可視一鍵報警系統全覆蓋、學校視頻全覆蓋和學校食堂“明廚亮灶”率100%。
深化改革創新 激發教育“軟”活力
烏海市第十八中學是海南區一所重點初中,多年來,學校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改革為抓手,積極探索素質教育新路徑,不斷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綜合素質。
3月20日,在一堂精彩的生物課上,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模式被“問題導學”為核心的探究式學習所取代。老師通過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學生們則分成幾組各自圍坐,相互交流、合作探究。
“以前上課總覺得很被動,老師講什麼我們就聽什麼,現在不一樣了,我們需要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感覺學習更有挑戰性,也更有成就感。”一位學生說道。
為持續提升教學質量,近年來,海南區扎實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促使教師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結構,提升教學素養,鼓勵支持學校開展“六度學本課堂”等課堂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有效提高了學校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同時,海南區統籌推進教育一體化辦學,以打造家門口的好學校為目標,實施“結對共建”行動,制定結對共建清單,推動烏海市第十八中學、海南區第一小學與烏海市第二十三中學結對共建,形成共建互助共同體,從學校管理、教研教學、教師成長等各方面,推動鄉鎮學校辦學水平持續提升。
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海南區按照分類分層分段培養原則,採用“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加大名優教師、骨干教師、卓越教師、領航教師的培養力度,同步開展“名師帶教”“藍青工程”,著力建設“老中青”三級骨干教師梯隊。
海南區還積極創新特色課程,以身心健康為突破點,強化“五育並舉”。在校外,計劃投資300萬元建設青少年科學實踐基地,為學生創設科學實踐和科技創新的氛圍,提升科學素養﹔建設中小學綜合實踐研學基地,開展綜合實踐、勞動實踐及研學實踐活動。(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