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什區:小小聯戶長激活社區治理大能量

不久前,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康新街道悅和社區,來自呼倫貝爾並在這裡居住了9年的老人胡門德,發現社區公租房的殘疾人坡道有些陡,輪椅上下不太方便,就聯系網格長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沒想到幾天后相關部門就聽取了他的建議,將陡坡修改為緩坡。
“作為一名居民信任的聯戶長,我走到哪看到哪,發現問題及時匯報。社區是我們共同的家,治理還得靠大家。”近日,在悅和社區見到曾擔任過多年社區睦鄰共治聯絡員的胡門德老人時,得知他如今又有了新身份——聯戶長,繼續在新的崗位上發揮余熱服務社區。
隨著近年來基層社會治理的不斷創新,聯戶長制度作為一種新的社區治理模式逐漸在全國范圍推廣,康巴什區也開始探索嘗試。
康巴什區康新街道悅和社區居住著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8000多名居民,流動人口佔99%,是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的流動人口社區。針對轄區流動人口多、住戶密集、社會治理難度大等實際問題,悅和社區延伸基層治理觸角,通過選拔熱心、負責的居民擔任聯戶長,充分發揮他們在社區治理中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為此,悅和社區將以往的網格進一步精細化,構建“社區總網格+小區網格+單元網格+樓層網格”的小四級體系,配備了1名社區總網格長、3名小區網格長、17名單元網格長和242名聯戶長,1名聯戶長聯系16戶居民,人人都能參與到社區治理中,做到戶戶有人聯,事事大家辦,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
聯戶長在社區治理中扮演著多重角色,他們熟悉社區情況,熱心公益事業,了解居民需求,並能及時將這些信息反饋給社區管理者,他們不僅是社區的服務員、信息員、調解員,還是社區治理的“神經末梢”,更是居民與社區之間的“連心橋”。
“陪讀媽媽”袁翠梨是小區裡的一名聯戶長,她經常給出門的鄰居照看房子、澆花、喂小動物,深得大家的信任和尊重。她每天送完孩子上學后,就到鄰居和孤寡老人家中嘮家常,許多鄰裡矛盾和煩心事在一次次聊天中巧妙化解。翻開她那本厚厚的民情日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近期入戶走訪時了解到的問題和建議,隨時准備向上匯報。
“聯戶長的職責就是發揮‘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協助網格長搜集民情民意、了解居民訴求、調解鄰裡矛盾,廣泛動員居民群眾支持和參與基層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溫暖和諧的家園。”悅和社區黨支部書記郭佳坦言。
聯戶長是社區的“好幫手”,居民的“貼心人”,既能協助社區開展居民自治工作,幫助居民反饋問題、解決困難,也能組織睦鄰活動,促進社區和諧。
66歲的退休黨員王學成也是一名聯戶長,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網格事務“智多星”,無論是居民遇到困難還是鄰裡產生矛盾糾紛,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他。他不僅經常為居民排憂解難,還十分關心社區發展,創新性提出在小區內劃分黨員“責任田”、合理規劃停車位、新增非機動車棚等“金點子”,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居民積極參與到社區治理中,社區也逐漸成為居民心中向往的美好家園。
一個理想的社區不僅是居住的地方,更是居民共同生活、成長和享受幸福的場所。新時代“楓橋經驗”強調以人民為中心,通過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實現社會和諧穩定。聯戶長制度的推廣,為社區治理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目前,康巴什區從每個街道選取一個社區作為聯戶長工作試點,成熟后將在全域推廣。
“康巴什區聯戶長制度的實行,不僅提升了社區治理的效能,也激發了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熱情。小小聯戶長,展現的是社區治理的大作為。通過他們的努力,社區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溫暖和活力。”郭佳說,隨著聯戶長制度的不斷完善,社區治理將更加精細化、人性化,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也將不斷提升。(記者 郝雪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一站式”選購內蒙古優質農畜產品
- 3月18日,呼和浩特市民在內蒙古優質農畜產品展銷中心選購各盟市特產。當日,該中心重新裝修開業,在全區甄選了3000多種“蒙”字標優品對外銷售,呼和浩特市民和游客在這裡可以“一站式”購齊內蒙古的優質農畜產品。…
- 內蒙古出台公益林質押貸款政策
- 近日,自治區林草局聯合財政廳、地方金融管理局、中國人民銀行內蒙古分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內蒙古監管局印發《關於做好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通過建立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証明和質押登記制度,健全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處置機制,全面推進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政策落地落實,拓寬公益林經營保護主體融資渠道。 按照《通知》要求,林草部門將建立集體權屬面積1000畝以上、個人權屬面積200畝以上的公益林補償數據台賬,提供公益林補償收益權核查信息服務﹔金融機構將結合實際,開展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貸款額度原則上不超過上年度公益林補償金收入的15倍﹔各相關部門將積極與財政、金融機構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全面推進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工作。…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