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芒來巴特爾與“乃日”

人民網記者 苗陽
2025年03月15日08:31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的“鄂爾多斯乃日”傳承保護基地,20多名學員正在進行“乃日”演奏,三弦、揚琴、大琴等樂器音色交織,吸引人駐足停留。校長芒來巴特爾說:“‘乃日’的演奏需要各種樂器的組合,這樣才更好聽。”

圖一:學員正在進行“乃日”演奏。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學員正在進行“乃日”演奏。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乃日”蒙古語意為禮樂、娛樂、聚會等,是鄂爾多斯民間集歌舞器樂、祝贊頌詞、禮儀習俗、節慶娛樂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藝術活動。2007年,鄂爾多斯“乃日”被列入內蒙古自治區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談起“乃日”,芒來巴特爾思緒回到了兒時。“我從7歲就和樂器打交道,當時也沒有師傅,全靠自己琢磨。”靠著自己年復一年的摸索,如今,年過六旬的芒來巴特爾已是當地知名的民間藝人。在基地一進門的牆面上,挂著各式樂器,芒來巴特爾說,他最擅長的是民間三弦,“和專業三弦有所不同,民間三弦演奏時更有‘味道’。”說著,便拿下來三弦進行展示,悠揚的曲調讓人陶醉其中。

芒來巴特爾向記者展示彈奏三弦。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芒來巴特爾向記者展示彈奏三弦。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鄂爾多斯“乃日”的傳承靠的是“師徒幫帶”,從2016年創建基地以來,芒來巴特爾進行了500多次的教學,目前,為200多名“乃日”愛好者提供演奏方面的輔導。“我學習‘乃日’有4年多的時間了,一有時間我就來這裡和大家一起演奏,音樂一起,心情都不一樣了。”牧民圖娜拉金高娃說,很多學員甚至跨越百裡,來找芒來巴特爾學習“乃日”。

圖娜拉金高娃正在彈奏大琴。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圖娜拉金高娃正在彈奏大琴。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芒來巴特爾說,“乃日”是一門相信感覺的藝術。寶音娜深有體會,因為曲目沒有固定的樂譜,初學時她用了三個月才找到演奏的感覺,現在六年過去了,她已經能熟練演奏200多首曲目。

光靠感覺怎麼傳承?芒來巴特爾並不擔心,牧民閑暇時,都會主動來學習與感受,也有很多像寶音娜這樣的年輕人。截至目前,全旗培育“乃日”文化戶128家、“乃日”樂隊182支,牧民演員人數2000多名,年演出量達1000余次,讓鄂托克旗成為了名符其實的“乃日之鄉”。“每逢大型的節日,比如那達慕,一定會有‘乃日’演奏。同時,我們也積極組織群眾性演出走出大草原,讓更多的人了解‘乃日’。”鄂托克旗文化與旅游局副局長任建設說。

離開基地時,演奏還在繼續,正如同在這片熱土上,“乃日”的傳承一直是進行時。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