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一鎮一策”促發展“一村一品”展風貌

2025年03月14日10:07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按照“圍繞產業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將村集體產業的壯大與產品競爭能力的提升作為關鍵著力點,積極引導各鎮、村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轄區資源優勢,以鎮為基本統籌單位,以村為具體實施單元,發展區域特色產業,打響黨建領航“一鎮一策、一村一品”產業發展品牌,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依托城郊區位優勢,打造“傍城經濟”。罕台鎮利用緊鄰主城區優勢,使農業生產與觀光旅游、休閑度假、教育研學、民俗文化傳承等文旅產業有機結合,加速農業與服務業有機融合,產業鏈不斷延伸。灶火壕村推出元禾生態研學項目,圍繞村企共建,和美鄉村的核心理念,發展團建基地、研學中心、生態農場、智慧農業、鄉村旅游五大業態,通過做精做細鄉村“假日經濟”,發展休閑娛樂項目,極大發揮了“城邊村”的優勢,2024年共接待團建、研學團等300批次、1.6萬人次,為村集體增加收益近20萬元。永勝村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以“種植+觀賞+採摘”文旅融合為目標,盤活整合閑置土地,提檔升級基礎設施,聚焦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的發展趨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花卉種植、草莓採摘等果蔬採摘項目,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30余萬元收益,為鄉村振興不斷提質增效。

立足資源綜合利用,構建“利益聯結”。銅川鎮充分利用轄區露天煤礦復墾土地和井工煤礦塌陷區土地資源,推動“二產帶動一產、工業反哺農業”,積極引導能源企業參與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建設,村集體、企業、農民形成“利益聯結”關系,有力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新型村集體經濟產業轉變。神山村通過“國企帶項目流轉土地”與“村級集體組織直接流轉”相結合的方式,落地國電230MW火電靈活性改造促進市場化消納新能源項目,並實施“藥光互補”種植黃芪和板藍根500畝,實現“板上光伏發電、板下生態治理”,為村集體經濟年均帶來65萬元的收益。常青村利用礦區復墾土地種植5500余畝沙棘,創建“天驕長青”品牌,開發沙棘果汁飲料、沙棘茶葉、沙棘油、沙棘飼料等延伸產品,實現沙棘產品全產業鏈發展,為當地農民提供採摘沙棘純果就業崗位,人均增收5000余元,實現礦區復墾土地綜合利用與鄉村振興產業融合發展,推動村集體經濟與農民收入“雙增收”。

整合激活土地資源,推行“產業聯盟”。泊爾江海子鎮通過推行“黨員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種植大戶+普通農戶”模式,全面推進傳統“零散”種植向規模化、集約化、市場化轉型,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擴大種植規模,促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長。2024年,鎮黨委指導宗兌村、柴登村、漫賴村等7個村整合流轉6000余畝土地種植中草藥,打造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形成中藥材種植“產業聯盟”,中藥材年產量由28萬斤提升至840余萬斤。巴音敖包村“老梁外”小雜糧蕎麥制品深加工項目按照“黨支部+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整合村集體和村民土地,建設約3000畝的蕎麥種植基地,同時,輻射帶動周邊8個村零散農戶參與蕎麥種植,目前“老梁外”小雜糧產品超過2/3初級蕎麥原材料來源於本地,2024年,生產並銷售小雜糧蕎麥制品近500噸。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秉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核心理念,持續深化實施“一鎮一策、一村一品”產業布局,不斷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任家欣)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