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綠進沙退”護黃河安瀾

日前,記者從烏海市自然資源局了解到,作為黃河入蒙首站,烏海市多年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深入推進荒漠化綜合防治和“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全力打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全市沙化荒漠化土地明顯減少,林地面積、植被蓋度不斷增加。目前,烏海市林地面積15.04萬畝、草地面積128.05萬畝、濕地面積17.7萬畝,荒漠化面積和沙化土地分別從2009年的147.15萬畝、53.55萬畝減少到2019年的120.45萬畝、34.62萬畝,荒漠化面積和沙化土地面積實現“雙減少”,有效減緩了烏蘭布和沙漠東侵南移的速度,保護了黃河流域的生態安全。
據介紹,烏海市堅決扛牢維護生態安全的職責使命,成立加快推進落實“五大任務”工作領導小組和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等5個專項組以及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領導小組,建立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工作機制,高效統籌、扎實推進全市生態建設和保護工作。印發《關於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出台《烏海市林長會議制度》等五項制度,建立四級林長制體系,設立各級林長188人。同時,印發《關於建立“林長+河長+檢察長”工作機制的實施意見》,建立聯席會議、信息共享、聯動巡查等十項機制,充分發揮疊加效應,強化檢察監督與行政執法銜接配合,形成林業生態保護的工作合力。
為科學開展生態建設,烏海市按照“以水定綠、適地適種”的原則,科學選擇本土超旱生植物,引入土壤墒情監測、泵房遠程控制系統,加大節水灌溉和智慧節水技術應用,制定節水保墒、精准灌溉措施,為項目實施提供科學精准指導,確保成本低、耗水低、進一步降低生態建設養護用水和養護成本,提高治理成效。烏海市人民政府還與內蒙古農業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聯合開展礦山生態修復試驗研究的基礎上,編制完成《烏海市全域礦山排土場植被恢復技術規范及產業發展規劃》《烏海市全域礦山排土場植被生態恢復建植規范、驗收及評價標准(試行版)》,為科學開展生態修復治理提供指導。
同時,烏海市多年來深入推進重點工程建設,相繼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甘德爾山生態綜合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等一批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因地制宜實施了海勃灣區東山生態園、海電生態園、烏達黑風口生態區、烏達西山等一大批林業生態亮點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地區生態環境。2023年以來,該市還深入實施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工程,具體實施烏海市庫布其—毛烏素沙漠沙化地綜合治理、烏海市“三北”工程林草荒一體化保護修復治理2個項目,共3.881萬畝。並逐個項目地塊制定時間表、責任表,實行日調度機制,專人專班提供技術指導,加強巡回檢查督導,自加壓力完成原計劃2026—2030年的治理任務,將攻堅戰打成了殲滅戰。(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