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以“鄉創富民”之筆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

3月2日,走進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消費幫扶集採中心,加工車間裡工人正在將新鮮牛羊肉分割包裝,產品體驗店裡駐地企業代表正在挑選員工餐廳所需食材,隔壁的直播間內剛上鏈接的特色產品已經賣出50多單……
鄂托克前旗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示范引領作用和包聯駐村的幫扶優勢,以“黨建引領 鄉創富民”工作模式為抓手,以惠民產業鄉創基地、消費幫扶集採中心和數字商務中心為載體,創新培育品牌矩陣,走穩走好鄉村振興共富路。
凝聚合力 助推農特產品出村進城
“我們利用黨建引領優勢,聯合旗直各部門建立常態化協同幫扶機制,鼓勵引導他們在開展主題黨日、慰問活動時優先採購本土農特產品,同時也積極與駐地企業洽談合作,協調工礦企業職工餐廳優先採購本土產品,建立起穩定長期的供銷關系。”鄂托克前旗委組織部副部長烏日娜說。
鄂托克前旗建立“旗委高位推動、鎮黨委帶頭落實、包聯單位黨組協同推進、嘎查村黨組織持續發力、駐地企業有效幫扶”的多方聯動體系,在旗包聯辦的大力推動下,成立4支鄉村振興工作大隊,選派70名駐村干部開展消費幫扶工作,有效凝聚起消費幫扶合力。堅持供需雙側協同發力,運行“企業—產品—終端”一體化平台——鄂托克前旗消費幫扶數字平台,在供給端摸清全旗農特產品的種類、供應量等信息,建立供應清單﹔在消費端依托大數據技術精准分析各地銷售門店的銷售數據,建立需求清單。以供需兩側信息匹配為結合點,不斷完善基礎配套、優化物流運輸、構建協作機制。
目前,鄂托克前旗在全國已成立了17家農特產品銷售門店,在全旗范圍內設立了15個電子商務服務站。2024年,在“黨建引領 鄉創富民”工作模式引領下,該旗協調駐地企業8家,簽訂消費幫扶協議2.48億元,採購農特產品金額達1.59億元,惠及2萬余名農牧民。
培育品牌 支撐農特產品走紅走俏
鄂托克前旗立足“糧袋子”“肉盤子”“奶罐子”“菜籃子”的產業定位,充分發揮本地農特產品品類齊全、綠色優質的優勢,打造了“百村百味 前旗優禮”品牌。對內深挖優質產品,建立《鄂托克前旗優質農產品名錄》,收錄各類特色鮮明的農產品118種﹔對外塑造品牌價值,從農特產品品牌規劃、品質管控、包裝設計各環節發力,培育“鄂托克前旗羊肉”“敖選甄品”“印象昂素”“紅色城川”等區域公用品牌,推動羊肉、牛肉、羊絨、辣椒、炒米、西瓜、香菇、酸馬奶、大溝灣魚、酥油等十大農特產品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累計認証綠色食品16個、有機產品6個,培育企業商標40多個。
“‘品質鄂前旗’直播間上了我們嘎查的風干豬排,純天然無添加,價格也‘美麗’,剛上鏈接不到1個小時就賣完了!”特步德嘎查駐村第一書記烏洋嘎感嘆於直播帶貨的效率。
鄂托克前旗採取“線下展銷+線上訂購”相結合的方式,拓寬農特產品銷售渠道。線下設立“鄉創門店”,利用“暖城多味”“草原村排”“辣椒節”等各類展會節點,對農特產品進行展示展銷、宣傳推介,帶動100多種本土農特產品出村進城。線上注冊“品至鄂前旗”“惠民甄選”賬號,設立5個直播基地,邀請第一書記、網紅主播開展直播帶貨,2024年直播200余場次,吸引5萬余人次觀看。
搭建平台 實現農特產品暢通暢銷
“我們規劃設置了農特產品研發區、精深加工區、陳列品鑒區、商品展銷區、冷鏈倉儲區、直播帶貨區六大功能區,實現車間設備、關鍵工序、生產要素、物流體系聯創聯享。”鄂托克前旗包聯辦工作人員介紹說。
鄂托克前旗針對本土農特產品產業鏈條較短、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積極搭建“一基地兩中心”平台,採取“集收集採、集包集檢、集儲集運、集轉集銷”的方式,精准匹配企地雙向資源,將農特產品快速從田間地頭運輸到消費市場,為本土優質農特產品打開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一基地兩中心”的成立,讓“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鄂托克前旗農特產品搭乘互聯網“東風”、借助集中採購渠道,一路暢銷,也讓農牧民口袋更鼓,鄉村發展底氣更足。截至目前,該旗已幫助5000余戶農牧民銷售優質農畜產品,增收1480萬元,走出了一條鄉村共富新路徑。(記者 宋爽 通訊員 劉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