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村集體家底厚了 村民腰包鼓了

2025年03月14日09:4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土地流轉掙租金,訂單銷售掙收益,入企打工掙薪金,入股分紅掙股金,收入穩中有提升。”這是當前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蠻會鎮紅旗村村民增收致富的真實現狀。

如今的紅旗村,擺脫了過去產業空心化的狀態,黨支部引領村集體經濟為農民致富撐起了“腰杆子”,鄉親們增收的路子越來越廣,口袋也越來越鼓。“鎮黨委和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內蒙古多惠工貿有限公司,通過‘黨支部+企業+農戶’的形式,與村民簽訂5000畝葫蘆籽、辣椒訂單種植合同,每畝可增收500元以上,人均增收5萬元以上。”紅旗村黨支部書記嚴有德介紹說,該項目二期盤活村中24畝閑置土地,可提供40人的就業崗位,村集體收入可增加10萬元左右。支部強,產業旺,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真正實現農、企、村三贏。

近年來,杭錦后旗堅持黨建引領,大力推行新型集體經濟發展方式,實現集體經濟“抱團發展”,特色產業“多點開花”,走出一條干部添動力、群眾有合力、產業顯活力,村集體與村民雙向奔“富”的新路子。

頭道橋鎮黃河村有1.8萬畝耕地,過去採取“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種植經營方式,土地零碎不成規模,產業效益低,許多村民紛紛外出務工。后來,隨著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加重,土地如何持續經營、提高收益,成了村干部急需解決的問題。

為尋求破解之道,黃河村推行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模式,支部書記帶頭注冊成立“春民專業合作社”,村“兩委”成員和部分黨員骨干參加。2023年3月,合作社改組擴資,與沃原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簽訂服務訂單,提供土地半托管服務,創辦“統種共富”模式。

“按照簽訂的土地流轉協議付給農民租金,讓他們吃顆‘定心丸’。流轉回來的土地統一進行高標准農田改造,實現渠、溝、路、林、田配套,為規模化經營奠定基礎。一部分土地由公司統一耕種,發展甜糯玉米特色產業﹔另一部分土地整理好后,通過村委會包給村內有意願、有能力、有經驗的農民組成的種植組繼續從事土地經營,公司負責提供種子、化肥和技術指導,30%的收益歸村黨支部領辦的合作社,用於壯大村集體經濟以及發展附屬產業投資,10%的收益反哺流轉土地的農民,用於提升農村老齡人口基本生活保障水平,60%的收益歸種植組,風險由公司承擔,農民穩穩地賺錢。”沃原公司總經理許鑒瑋介紹說。這樣流轉土地,不僅僅是把土地從農民手裡租過來,還要提供一套完善的保障體系,確保農民全程參與、全部受益。

據了解,該企業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科技小院”模式,先后流轉土地達1萬畝,成功打造萬畝糯玉米產業園區,輻射帶動周邊160多名農民參與玉米採摘、運輸、生產加工等,人均增收2萬元以上。

目前,杭錦后旗全旗107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57%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黨建引領正源源不斷地激發出紅色動能,讓村集體經濟實現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壯大。村庄美了,產業旺了,村民富了,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正在一點點變為現實。(記者 楊柳 通訊員 汪巧枝)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