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興安盟扎賚特旗:高標准農田成了農業穩產增收的“金扁擔”

2025年03月14日09:4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早春三月,走進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鎮先鋒村高標准農田建設施工現場,隨著灌溉打井、平整土地等工程不斷推進,一幅“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的現代農業良田生產新畫卷正在快速展開。

“眼下我們正在進行的是水田村、好力保村、先鋒村和邊沁巴拉村4個村的土地平整施工作業,之后還要進行渠道換田、井電管道等配套設施的完善。”好力保鎮高標准農田施工現場負責人程國作告訴記者。

扎賚特旗通過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項目,將原有的小塊地整修為大條田,並對“田、土、路、林、井、電、渠、管道”進行統一規劃建設,改善了農業生產基礎條件,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發展,大幅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在巴彥高勒鎮興盛村,去年喜獲豐收的村民姚雪明望著一塊塊井然有序的耕地感慨萬千:“以前的農田地塊小,機械作業困難重重,如今田塊整治后,大型機械可以輕鬆進出,生產效率大幅提升。”姚雪明說,“建成高標准農田以后,耕地質量更高,田坎更加方正,地也更平整,有利於機械化作業。相比以前,每畝地可增產50-100公斤,我們多種糧、種好糧的信心更加足了。”

集中連片的農田在扎賚特旗綿延不絕。扎賚特旗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薛海介紹,高標准農田建設不僅優化了耕作條件,更提升了農田的防洪排澇能力,增強了農田的抗旱抗災能力,更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更加穩定、肥沃的土壤環境,糧食增產達到10%-20%,畝均糧食產量提升近100公斤,糧食產量隨之增加。

2024年,扎賚特旗農業生產喜報頻傳:大豆大壟密植淺埋滴灌技術集成示范區,畝產達到321.678公斤,刷新了內蒙古大豆單產紀錄﹔優質水稻綠色節水高效栽培技術示范推廣項目田,畝產785.9公斤,再次打破全區水稻單產紀錄。這些耀眼的成績,正是扎賚特旗有序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最好見証。

作為全國首批、全區唯一整縣級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試點,東北黑土地唯一實施整區域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國家試點示范點,扎賚特旗堅持“藏糧於地”戰略,圍繞“建良田、育良種、用良機、推良技、施良制”五方面提產要素,把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推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一號工程”,並通過融合“EPC”建設、黑土地保護利用、優化水資源配置、土地綜合整治、科技應用服務、創新經營管理等多種方式,探索形成了集“設計、招標、建設、管控、管護和長效利用”全過程於一體的高標准農田建設扎賚特旗模式。

隨著高標准農田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糧田”變成了“良田”。截至目前,扎賚特旗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318.53萬畝,佔全旗耕地總面積的46.5%,畝均糧食增產達到10%-20%。與此同時,扎賚特旗正在同步推進515萬畝基本農田全覆蓋建設任務,為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打下堅實“耕”基。

“通過多年的探索實踐,扎賚特旗的高標准農田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糧食產能、抗災能力、宜機能力、農民收益、耕地地力均有了明顯提高。”扎賚特旗副旗長李立穎表示,夯實“耕”基才能筑好“糧倉”。接下來,扎賚特旗將完善高標准農田建設設施管護辦法,確保高標准農田建成后有人管,有人護,長久發揮效益,激發農民種田積極性,進一步提升鄉村產業發展水平,讓農民的“金扁擔”越挑越穩。(內蒙古日報記者 高敏娜 興安盟融媒體中心記者 周新育)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