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化德縣:“雙報到”共繪社區治理新畫卷

黨的二十大報告深刻指出,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推進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深入推進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活動,動員在職黨員主動亮職責、亮承諾,全面實現力量下沉、資源下沉、服務下沉,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區基層治理工作格局,切實做到“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黨員”,通過小切口發揮大能量,解決大問題,不斷提升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黨建“大合唱”,激活治理“一盤棋”。深入貫徹落實《深入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及在職黨員進社區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工作實施方案》,結合“干部下基層”活動,對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服務資源以及各社區的服務需求進行雙向摸底,按照需求相符、業務銜接、就近就便的原則,優化調整共駐共建單位及社區,確保按需報到、精准服務。聚焦教育、醫療、物業等群眾最關心、資源最集中的行業領域,發揮機關干部、醫生、教師在矛盾化解、環境整治、助學助醫、法律援助等方面的職業優勢,通過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的組織架構,組織全縣214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到9個社區報到,動員1900余名在職黨員以“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工作機制, 在社區黨委的統一協調組織下,通過每月召開聯席會議,將社區、物業等多方聚在一張桌子前議事,推動居民關心問題逐項解決。開展“雙報到”活動來,通過聯席會議共解決涉及環境整治、疏通管道、供暖問題等民生實事370余件,真正將社區黨建“獨角戲”變為共建聯建“大合唱”,激活社區治理“一盤棋”,實現“難題同解”和“大事同辦”, 形成了雙向奔赴、多向服務的城市基層治理新格局。
“三單”服務,增強群眾幸福感。為從小處著眼、細微處入手,通過一件件民生‘小事’,增強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化德縣在“雙報到、雙服務、雙報告”工作中推行“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單位(黨員)接單”服務模式,社區通過線上(微信群、電話征詢)、線下(走訪記錄、群眾意見建議征集)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征集群眾的需求和困難,對收集到的居民需求進行歸類整理,認真盤點轄區群眾需求,全方位、多角度梳理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問題、痛點難點問題,將收集到的問題匯總歸類,形成“需求清單”,明確服務方向后,向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提供“供給清單”,社區將“需求清單”同“供給清單”進行對接,形成“服務清單”,為居民提供“清單式”精准服務,著力解決社區居民“急難愁盼”問題,有效打通聯系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截止目前,下沉黨員干部推動解決老舊小區水電氣路改造等“急難愁盼”問題322個,協調化解鄰裡紛爭、違搭亂建等矛盾糾紛109件,一件件民生實事,讓群眾的幸福感不斷增強。
“雙報告”機制,提升“雙服務”效果。為避免“雙報到”工作中出現的“報”而不“實”、“報”而不“到”等問題,化德堅持問題為導向,著力構建“常態化參與、網格式注入、全過程管理”工作體系,全縣9個社區黨組織每年向長順鎮黨委報告一次“雙報到”工作完成情況,包括黨組織之間結對共建、完成為民服務事項以及群眾滿意度等情況。1900余名在職黨員干部每半年向所在黨支部報告一次到社區報到、參加社區志願服務活動和為民辦實事等情況。將評價內容細分為主動亮明身份、開展服務承諾、參加志願活動、參與支持社區工作等7個基礎項目和8個加減分項目,對標基礎項目和加減分項目,按照“好、較好、一般、差”四個等次對機關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進行評價。年底考核時,亮出社區評價結果,機關黨組織接受上級黨組織、在職黨員接受所在黨支部的評議。同時,強化結果運用,評定為“差”的在職黨員年度考核不得評為“優秀”、機關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考核不得評為“好”,通過“雙報告”推動“報到-服務-報告”實現閉環,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取得實實在在成效,做到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群眾需要什麼,報到單位和黨員就提供什麼,這是“雙報到”活動的最大優點。”化德縣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高樹軍表示,下一步,化德縣將持續按照雙報到”活動服務模式,增加服務供給,整合資源力量,“定制”服務項目,從小處著手,推動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基層治理新格局,進一步深化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聚焦在職黨員作用發揮,以實際行動讓群眾在“服務清單”裡收獲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田禮軍)
來源:烏蘭察布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