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7000余公裡光纜筑起“雲端信息路”

眼下,正是春季接羔保育的繁忙期。興安盟突泉縣突泉鎮東福村的養殖戶蘇中華,悠閑地在手機上查看著羊群動態。“自從裝上監控,接羔率大幅提升,還能騰出時間發展庭院經濟。”蘇中華的感慨,折射出興安盟數字基建的民生溫度。近年來,中國廣電內蒙古網絡有限公司興安盟分公司著力打通信息惠民“最后一公裡”,讓數字紅利潤澤興安大地。
2023年,突泉縣啟動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項目,按照“萬兆到鄉鎮、千兆進村屯、百兆入農戶”標准,累計鋪設光纜210公裡,惠及9個鄉鎮56個村的1.36萬戶農牧民。蘇中華作為首批受益者,家中接入了光纖寬帶。“過去24小時守著羊圈,現在通過監控遠程掌握接羔情況,節省出的時間可用於發展其他生產項目。”他欣喜地向記者展示著手機裡的高清畫面。技術人員介紹,該工程有效解決了牧區手機信號弱、上網貴、電視頻道少等難題,助力傳統牧業向智慧養殖轉型。
在科右前旗大石寨鎮敬老院,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新安裝的有線電視設備。熒屏亮起的瞬間,清晰的畫面伴著流暢的音效,讓老人笑逐顏開:“現在能看養生節目、戲曲頻道,日子更有滋味了!”
中國廣電興安盟分公司通過廣電扶貧和政府購買服務方式,為養老機構升級視聽設備,讓老人共享數字生活。“感謝工作人員為我們敬老院安裝高清機頂盒,老人可以看到更多電視節目,大家都特別高興。”科右前旗大石寨鎮養老院工作人員羿榮富說。
近年來,中國廣電內蒙古網絡有限公司興安盟分公司扎實推進“智慧廣電”民生工程建設,著力破解偏遠鄉村及特殊群體“看電視難、用網難”問題,讓數字化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各族群眾。該公司工程部經理張喆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廣電扶貧工程與政府購買服務機制,加快實施網絡覆蓋提升行動,確保城鄉居民特別是偏遠山區群眾都能及時收聽收看優質廣播電視節目。”
目前,中國廣電內蒙古網絡有限公司興安盟分公司已建成覆蓋盟市、旗縣、鄉鎮蘇木、行政村(自然村)的四級智慧廣電網絡體系,累計建成環網干線光纜620公裡、支干線光纜7000余公裡,實現盟市至旗縣、旗縣至鄉鎮蘇木光纖網絡雙100%通達,並完成與自治區級網絡直聯互通。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有效打通了邊疆地區信息傳輸“最后一公裡”,真正實現了“信息天路”連千村、“雲端服務”進萬家,以科技創新繪就惠民新圖景。(內蒙古日報記者 高敏娜 興安盟融媒體中心記者 李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