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心互嵌”書寫新時代民族團結新篇章

“阿姨,您現在把臉對著手機做動作,一會兒認証就完成啦!”2月23日,在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青春山街道園丁社區,網格員正耐心指導72歲的蒙古族老人烏雲其其格通過手機完成養老資格認証。這個居住著10個民族5208人的多民族社區,正以“五心互嵌”模式書寫著新時代民族團結進步的新篇章。
組織互嵌聚民心,架起民族融合連心橋。園丁社區創新打造了“紅石榴”黨建品牌,通過“365”常態化教育模式,讓民族團結理念浸潤人心。黨群服務中心內,民族團結書畫室翰墨飄香,烏蘭牧騎小劇場歌舞飛揚。小區裡的“民族團結議事亭”成為居民共商共議的溫馨角落,2024年累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專題黨課4次、主題黨日12次,組織民族政策宣講39場,覆蓋各族群眾2000余人次。420名在職黨員組成的志願服務隊,在“雙服務雙報到雙融入”中架起黨群連心橋。
服務互嵌暖人心,織密民生保障幸福網。社區便民服務大廳的“石榴籽”窗口,累計辦理民生事項529件﹔“桑榆香廚”助老餐廳飄出暖心飯香,適老化改造讓特殊群體感受關懷﹔“紅石榴便民集市”開市13場,青苗學社、公益課堂惠及1360余人。社區創新“微心願”認領機制,整合包聯單位、社會組織資源,完成118個群眾心願。在園丁社區,各族居民既是服務對象,更是治理主體,共同編織著互幫互助的溫情網絡。
治理互嵌踐實心,構建和諧共治新格局。3個網格、11名專職網格員構筑起精細化治理體系,三官兩師、家庭醫生等專業力量下沉網格,累計走訪特殊群體家庭230戶次。“多多議善”協商平台讓各族居民成為社區治理主角,30余場議事會解決了電梯扶手安裝、單元門改造等民生難題。40個電動充電樁、15個新能源樁、4個舊物回收箱的落地,見証著社區治理的溫度與效能。
文化互嵌筑同心,綻放多元一體並蒂花。黨群服務中心裡,56根枝干組成的民族團結樹見証著文化交融的碩果。“紅石榴藝術團”的各族成員用歌舞傳遞深情,《故鄉的奶茶》的旋律在社區回響﹔非遺手工坊裡,蒙古族刺繡與漢族剪紙相映成趣﹔“石榴節”“健康節”等特色活動中,各族群眾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形成了“節慶同過、文化共賞”的生動局面。
社會互嵌促連心,打造互融共生生態圈。居民自發捐贈的“老物件展陳角”講述著共同記憶,蒙古文書畫作品裝點著文化長廊,哈斯朝魯捐贈的“報刊牆”成為知識共享空間。針對新就業群體打造的“暖新驛站”,讓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在休憩中感受社區溫暖。8場共駐共建活動聯動駐區單位、愛心企業,構建起資源共享、發展共謀的“幸福共同體”。
從網格員指尖的智慧服務到議事亭裡的民主協商,從非遺工坊的文化傳承到“暖新驛站”的溫情關懷,園丁社區以“五心互嵌”實踐詮釋著新時代民族團結的深刻內涵。在這裡,1903戶家庭用點滴行動共同澆灌著民族團結的“石榴園”,讓“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在共居共學共建共享中綻放絢麗光彩。正如居民葉英所說:“我們不僅是鄰居,更是攜手同行的家人。”這是對園丁社區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最佳注解。(記者 郝雪蓮 實習生 劉佳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