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包頭

包頭:“拼經濟”重塑產業版圖

2025年02月25日09:1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我身后是新能源汽車電機生產線,目前所有生產線基本調試完畢,部分生產線開始投產,從開工建設到落成投產僅用了9個月。是包頭市在各方面給予高度支持,才讓這個項目能夠快速完成建設。”2月13日,記者探訪位於包頭市稀土高新區的臥龍永磁電機產業園時,臥龍電驅包頭永磁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裴植介紹說。目光所及,一座座現代化廠房已經拔地而起。

  在剛剛公布的2024年全國百強城市GDP增速榜單中,包頭以8.03%的增速蟬聯榜首,成為北方老工業城市逆襲的典范。這座曾以鋼鐵和稀土聞名的“草原鋼城”,如何在宏觀經濟承壓的背景下實現高速增長?其背后的“密碼”是什麼?

  如果要為包頭市發展經濟的狀態找一個字來形容,“拼”無疑是最恰當不過了。

  2024年以來,包頭市把“拼經濟”置於全市工作的首要位置,以打造“3+5+N”重點產業集群為抓手,全市上下為經濟破冰、破局、破繭不遺余力。

  作為包頭首個千億級產業,新時代的鋼鐵產業轉型升級,這個帶著工業汗香的鋼鐵城市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創新驅動、開放合作的發展之路,成為老工業基地煥發新活力的生動寫照:2024年,包鋼集團上榜“2024中國企業500強”“2024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榜單﹔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130億元,利潤總額40億元以上,利稅總額94億元,利潤和利稅指標保持在中國鋼鐵行業第一方陣。

  稀土產業對於包頭乃至國家的意義不言而喻。2024年,全球規模最大最完整稀土冶煉分離項目建成投運﹔全國磁材企業15強已有10家落戶包頭,永磁電機產業園已有20家企業入駐﹔包頭稀交所開戶企業超千戶、線上交易額破百億﹔英思特稀磁登陸創業板、天和磁材主板上市,稀土新材料入圍全國先進制造業集群。“兩個稀土基地”建設再次踏上高端征途,產業向著千億的奮斗目標大步邁進。

  作為包頭旗幟型產業之一的晶硅光伏產業,積極應對行業調整期,產能產值規模依舊保持向上態勢。不久前,包頭市碳足跡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建設,以晶硅光伏產業為試點,包頭全力打破國內外綠電和碳足跡認証壁壘,“世界綠色硅都”優勢和能級全面提升。

  作為曾經生產出新中國第一塊鋁錠的包頭市,依托60多年的發展積澱,正乘勢而上打造千億級鋁產業集群,傾力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的鋁產業基地。

  氫能、儲能、現代氟材料、高性能碳纖維、新能源重卡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強勢崛起……

  深化改革積極轉型求變,創新創業主體全面培育,釋放發展活力、激活發展動能,包頭市“拼經濟”重塑產業版圖之旅,不斷給人們帶來驚喜。

  據相關數據顯示,包頭市經濟總量在全國百強城市中3年前進了31位,以每年前進10位左右的速度持續追趕超越,取得了世人矚目的成績。2024年,包頭GDP總量達到4575.1億元、增長8.1%。從目前已公布的數據來看,包頭排名將進一步向前持續“領跑”全國百強城市。

  包頭的逆襲並非偶然,而是資源稟賦、政策魄力與創新生態的共振結果。

  過去的幾年,包頭連續聚焦“創新”發布“一號”文件,連續舉辦“創新發展獎”頒獎活動,以城市的名義致敬企業家﹔優化升級“包你滿意”“包你放心”法治化營商環境20條、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10條措施基礎上,進一步打出“15+10”政策“組合拳”,創新推出信用建設“一諾暢行”政策舉措,建立“信易+公共資源交易”示范工程,讓信用環境持續優化。

  “政商懇談早餐會”每月舉行一場,截至目前已經開了30場。每一場都是市委書記、市長和企業家面對面,聽企業家講問題、講困難,現場解答、現場解決,辦結率超過94%,成為包頭服務企業的常態工作。

  堅持把“兩新”導向作為招商引資的考核方向。招商引資的關注點不是簽約多少個項目、預計投資多少億,而是招引的新項目有沒有形成實物投資量,什麼時候投產,什麼時候納統,什麼時候能有增加值,什麼時候能有稅收。

  科技賦能是包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2024年,包頭市全社會研發投入領跑全區,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17家,建成鹿城實驗室、國家稀土功能材料創新中心等平台,吸引院士工作站和高層次人才團隊,形成“科研—產業—人才”的良性循環﹔推動稀土儲氫材料、固態儲氫系統等核心技術突破,稀土拋光材料、分半式船用永磁軸帶發電機等32項技術突破填補國內空白,氫能裝備、氟材料等新興產業技術成果快速產業化,形成“實驗室—生產線—市場”的閉環創新鏈。

  成績有目共睹,但包頭依然清醒,因為這座城市還有更遠大的目標——再創輝煌,重回歷史最高水平。

  今年的包頭市兩會上,新一年的經濟預期目標已設定:GDP增長8%左右,總量要達到5000億元左右﹔構建以稀土、光伏、鋼鐵鋁業為支柱,氫能、氟材料等為新興增長極的“3+5+N”現代化工業體系﹔力爭多晶硅、單晶硅全球產能佔比超45%……

  從“鋼鐵巨人”到重塑產業版圖,這座城市的轉型升級密碼,正是中國工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縮影,其以“創新驅動+綠色轉型+開放協同”為核心的發展路徑,正在為全國老工業城市轉型提供可復制的“包頭模式”。(記者 蔡冬梅)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