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重點專科57個,與區外102家醫療機構合作共建
呼和浩特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

2月14日,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成功啟用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系統。在該院數字化手術室內,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李子禹團隊借助該設備,成功完成一台胃部腫瘤切除手術。
“此次引進的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具備10倍光學放大視野和540度機械臂旋轉功能, 可實現毫米級以下操作精度。該技術的應用將有力推動內蒙古地區腫瘤微創診療水平,為患者提供更優質醫療服務。”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副院長馮立介紹,“未來,第四代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將在醫院泌尿外科、普外科、婦科、胸外科等專業手術中發揮重要作用。”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作為輸出醫院,依托內蒙古自治區腫瘤醫院共建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京蒙一家”兩周年以來,醫院深度融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尖端診療體系與規范化管理模式,整合高校學科優勢與附屬醫院人才資源,累計開展復雜腫瘤手術千余例,成功開展了肝特異對比劑(普美顯)肝臟增強掃描、胃腸充盈超聲造影檢查、撳針治療惡性腫瘤放化療后呃逆技術、實體瘤RNA結構變異助力臨床精准診療、腫瘤組織起源基因檢測內鏡超聲引導下細針穿刺/活檢術(EUS-FNA/B)、HyperQ高頻QRS針對抗腫瘤藥物引起心臟毒性的預防評估等多項新技術,構建起覆蓋早篩、精准治療到康復的全周期診療體系。
通過“國家隊”醫療資源下沉,首府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優質醫療服務,民生健康福祉得到切實提升。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內蒙古醫院的發展,是呼和浩特市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區域均衡布局,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系統連續、公平可及的衛生健康服務的縮影。
近年來,呼和浩特積極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持續加大資金、政策投入,不斷完善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強化公立醫院公益性保障和運行機制,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群眾看病就醫更方便、更舒心、更經濟。
目前,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總數已從2015年的2317所增加到2024年的2901所。平均每千人口擁有病床從2015年的5.22張增加到2023年的7.25張。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質。全市建成重點專科57個,與區外102家醫療機構合作共建,打造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17個,國家級醫學中心分中心5個。創新組建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設立聯合病房10個、聯合門診75個,建立消毒供應和影像心電中心5個。縣域醫共體建設成效顯著,基本實現服務、管理、責任、利益“四統一”,累計發放鄉鎮衛生院工作人員補貼1123萬元。呼和浩特市口腔醫院挂牌內蒙古自治區口腔醫院並與北大口腔醫院建立醫聯體,三、四級手術量有較大幅度增加。
醫藥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藥品耗材集採實現“提質擴面”,啟動市級藥採中心,推動集採向民營機構、基層單位和零售藥店延伸,636家藥店上架集採藥品。年度節約資金12.98億元,累計減輕群眾負擔29.78億元。同步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動態調整984項收費標准,通過“有升有降”實現調價總量2.1億元,醫療服務收入佔比提升至32%,就醫費用結構持續優化。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釋放惠民紅利。全市161家醫療機構實施DIP付費改革后,職工和居民住院次均費用分別下降4.97%、4.75%,平均住院日縮短9.5%、6.17%。創新開展基層病種和中醫優勢病種付費,推進縣域醫共體打包付費,103家藥店開通醫保線上支付,構建起“基層首診、雙向轉診”就醫新格局。
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新建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社區醫院,急診急救“五大中心”實現縣域全覆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質增效,197.65萬居民簽訂服務協議,重點人群覆蓋率達55%,創新推出11類基礎服務包,累計撥付簽約服務費2431.75萬元。通過組建428人醫療應急隊伍、建成市級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公共衛生應急體系更加完善。
“今年,呼和浩特市衛健委將堅持‘以基層為重點’開展強基行動,推動我市醫療衛生事業高質量發展。”呼和浩特市衛生健康委主任馬可為表示。
馬可為所說的“強基行動”是這樣一套“組合拳”。
一是強基固本,織密基層醫療服務網絡。在縣級層面,由五個旗縣醫院牽頭,整合轄區內公立醫療機構成立縣域醫共體,通過縣域內醫保打包付費,落實四個共同體建設。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實現中(蒙)醫館全覆蓋,並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智醫助理”系統和健康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基層醫療機構構建起了“基層醫生+AI+專家”的新型基層診療模式﹔在衛生室層面,依托醫聯體、家庭醫生團隊,實現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城鄉居民“15分鐘健康服務圈”更加完善﹔通過處方流轉、處方延伸機制,為群眾提供了便捷可及的門診用藥服務。
二是人才賦能,夯實基層醫療服務根基。通過開展“三服務一促進”“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等多種形式,使上級醫院的醫師逐級下沉到基層,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為基層培養骨干醫務人員﹔同時通過開展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公開招聘並納入編制管理,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劉軍 梁婧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北疆文化少年兒童誦讀活動舉辦
- 2月20日,北疆文化少年兒童誦讀活動暨2025年自治區少先隊新春故事會在內蒙古文學館拉開帷幕。在少先隊員們的娓娓講述中,一個個發生於北疆大地的動人故事在舞台上精彩“重現”。…
-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對5名擬任干部進行公示
- 經自治區黨委研究,決定對以下5名擬提拔和進一步使用干部進行公示。 一、公示名單 劉海泉,男,漢族,1975年11月生,在職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學一級教師,中共黨員,現任烏蘭察布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擬提名為地級市市長候選人﹔ 張鵬,男,漢族,1977年12月生,在職大學,公共管理碩士,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擬提名為自治區直屬部門正職人選﹔ 張寶成,男,漢族,1972年11月生,在職研究生,法學博士,教授,中共黨員,現任集寧師范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擬任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 王敏,女,漢族,1979年2月生,大學,法學碩士,副教授,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黨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兼),擬提名為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人選﹔ 閆艷,女,漢族,1970年7月生,研究生,文學博士,教授,中共黨員,現任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擬提名為自治區本科院校正職人選。…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