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人民網呼和浩特2月13日電 (記者 寇雅楠)近日,記者從內蒙古商務廳獲悉,內蒙古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據了解,截至2024年底,內蒙古10個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共建成208個便民生活圈,覆蓋408個社區,服務居民超454萬人。商務部確定烏海市為全國首批全域推進先行區試點,先后確定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為國家第二批試點,包頭市、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為國家第三批試點,赤峰市、錫林郭勒盟為國家第四批試點。
改善消費條件,豐富消費業態,社區居民消費更舒心。內蒙古商務廳鼓勵各試點盟市在社區居民“家門口”優先配齊購物、餐飲、家政、快遞、維修等基本保障類業態,在居民“家周邊”因地制宜發展文化、娛樂、休閑、社交、康養、健身等品質類提升業態。一是發展“一店一早”提高生活品質,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全區推動3306個連鎖便利店、2319個綜合超市、5265個早餐小吃店進社區,不斷增加網點密度,豐富早餐品種,保障居民“吃得好”。二是補齊“一菜一修”提供生活便利,支持菜市場(菜店)標准化改造,規范有序發展“小修小補”維修點。全區推動228個標准化菜市場、3807個生鮮菜店提升環境衛生和商品質量,引導1607個集修鞋、配鑰匙功能於一體的維修點提供平價維修服務。三是服務“一老一小”提升幸福感受,探索發展利用配套設施提供養老服務,鼓勵家政、護理人員進社區,拓展居家養老服務。發展托育機構和托育點,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服務。推動試點地區697個家政店、451個養老站點、579個托育機構進社區,提供家政、養老、托育等平價服務。烏海市累計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34.7萬人次。全年完成適老化改造提升任務812戶。家庭醫生與重點人群簽約率已達92.6%。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97%以上,超出國家、自治區2025年目標任務7.6個百分點。積極推進“托幼一體化”服務,目前全市共有托育機構33家,托位2334個,每千人口托位數4.2個,已建成試點生活圈全部嵌入托育機構。
創新消費場景,培育多元消費,社區商業業態更豐富。一是激發服務消費活力,推動傳統商圈轉型升級,拓展特色餐飲、文化休閑、兒童娛樂、運動健身等服務功能,全區試點地區圈內455個運動健身房、253個新式書店深受新消費群體青睞。二是促進融合協同發展,赤峰市推動大型商圈組建黨建聯盟,大幅提高矛盾糾紛調處率,同時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開展就業指導、政策宣講等活動。二是發展新型商業模式,錫林郭勒盟不斷提高便民圈內商業品牌連鎖化覆蓋率,同時引導連鎖店向社區融合。推動線下實體店通過線上銷售平台、第三方跑腿平台合作等方式,與大型商業體共同利用商業空間,補齊老舊店面基礎設施短板,共同打造便民商圈。
推動技術賦能,提升智慧水平,不斷推動生活便利化。一是推動提升零售企業智慧化水平,試點地區支持加快布局自助結算、智能導購、電子支付等數字設施,鼓勵傳統商圈增設戶外智能停車導引電子屏。二是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地圖”,構建智慧服務平台,鼓勵在智慧服務平台上完善超市、社區菜店、理發店、早餐店、洗衣店等各類商業業態點位。
據了解,下一步,內蒙古將繼續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創建工作,推廣全域先行區試點城市典型經驗,推動各地加快建設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高品質便民生活圈”2.0版,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