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提升山羊種源品質
繁育優質種羊 推動量質齊升(新春走基層)
2025年02月11日09:5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潔白如雪的細長絨毛,倒“八”字形羊角……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阿爾巴斯蘇木的草場上,不時可見阿爾巴斯絨山羊的身影。
鄂爾多斯高原上生長的阿爾巴斯絨山羊,是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的品種保護意識和方法,阿爾巴斯絨山羊曾一度遭遇串種的危機。
繁育優質種羊是關鍵。1983年,鄂托克旗政府投資成立阿爾巴斯絨山羊種羊場(現內蒙古億維白絨山羊有限責任公司),從烏仁都西山引進了一批純種阿爾巴斯絨山羊,進行選育擴繁。
億維公司負責人孫國軍介紹,隨著種羊繁育數量不斷增加,養殖難度也隨之增大,傳統的粗放式養殖模式難以為繼。為此,各個種羊場紛紛向精細化養殖轉型。億維公司按照性別、生長階段等維度對種羊類型進行細分,設置了33個種羊畜群點,雇請當地農牧民代為管理。
品種要保持,也要提質。近年來,鄂托克旗積極搭建產學研交流平台,與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大學等高校開展科研合作,不斷提升阿爾巴斯絨山羊的種源品質。“一系列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使我們培育的種羊平均年產絨量由過去的不足300克提升到750克,羊絨平均細度保持在14.5微米。”孫國軍說。
截至目前,鄂托克旗阿爾巴斯絨山羊存欄約180萬隻,原絨年產量達1200噸,輻射帶動農牧戶1.5萬余戶。“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加大良種推廣和科技創新力度,實現阿爾巴斯絨山羊的量質齊升,讓這一草原‘珍寶’惠及更多農牧民。”鄂托克旗農牧局副局長郝貴斌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2月11日 08 版)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