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中旗:生態科技賦能草原治理

遠眺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新忽熱蘇木烏蘭朝魯嘎查,泛黃的草場上仍依稀可見綠意。將時間撥回幾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以前,我們的生態保護觀念比較差,大家都想著,養的羊越多,掙的錢就越多,沒考慮過草場能不能承載得起這麼多的牛羊。”牧民額爾登其其格說。針對長期超載放牧導致草原快速退化、放牧收入逐年下降的嚴峻形勢,烏拉特中旗著眼長遠,下定決心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實施了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生態治理項目,涉及川井蘇木、新忽熱蘇木7個嘎查87戶牧民的11.2萬畝的退化沙化草地得到有效治理。項目建設過程中,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模式,帶動當地農牧民參與工程建設並獲得勞動報酬。預計經過3年治理,植被覆蓋率將提高10%左右。
據了解,該項目採用“光伏+飼草+藥用植物”方法,通過包衣丸化及壓縮加工形成種子包、種子塊、種子繩等創新治沙產品,應用自研草原高速免耕補播機等創新機械,用生態科技“點亮”綠色草原。在保護原有植被、充分考慮區域生態承載力和水資源狀況的基礎上,通過圍封禁牧、施肥、補播、視頻監控、人工增雨與管護等多重治理。曾經退化嚴重的地塊,已實現了良好的恢復。額爾登其其格跟記者算了一筆生態賬,“我家的3300多畝草場正處於項目區,通過人工種草,使自然草場得以休養生息,每年每畝補貼30元,一年補貼9萬多元。當護林員一年還能掙3萬元。”據介紹,在退化草原人工種草修復中,優選鄉土草種進行多品種組合搭配,提高種植植被的穩定性﹔在退化草地治理中,開展飛播種草治理新技術,為草原生態保護修復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提升草場質量、維護生態平衡、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從而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效益多贏。
2024年,烏拉特中旗投資1.44億元,實施“三北”六期項目。陰山南部、北部生態綜合治理項目,設計完成喬木造林0.4萬畝,灌木造林10.52萬畝,封沙(山)育林育草24.38萬畝,小型水保設施120處。(記者 薄金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4年內蒙古減免通行費22.6億元
- 記者從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獲悉,2024年內蒙古持續推進各類通行費惠民惠農優惠政策,全區通行費共減免22.6億元,同比增長29.14%,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提升。 2024年,為保障“菜籃子”供應,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減免車輛通行費48441萬元﹔對通行全區所有高速公路的車輛,以ETC卡全額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費的用戶按9.5折收費,共減免63818萬元﹔為降低公眾節假日出行成本,嚴格貫徹落實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免費惠民政策,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車輛通行費80924萬元﹔對軍隊和武警部隊車輛、執行搶險救災任務的車輛等符合通行費減免政策的車輛減免16017萬元﹔同時積極落實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降低貨物運輸成本,共減免16518萬元。…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