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農家“小庭院”變身“致富園”

2025年02月05日08:2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大年初六,清晨的陽光洒在大地上,給寒冷的大漠帶來幾分溫暖。走進阿拉善盟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嘉爾嘎勒賽漢鎮阿敦高勒嘎查,村道干淨整潔,嶄新的農家小院整齊排列,家家戶戶的大門貼著紅春聯、挂著紅燈籠,入目之處,盡顯新農村如畫美景,紅火幸福年味兒在小村縈繞。

推開農民楊根元家的院門,庭院收拾得整潔有序,居住區和養殖區布局合理。在養殖區內,“咩咩”聲此起彼伏,楊根元正忙著配備草料、喂養羊群。

“自從在自家庭院建起這‘小養殖園’不僅滿足了一家人生活所需,還可以增加收入,可謂是一舉兩得,現在我家的小院裡養著110多隻羊,僅去年一年就賣掉了200隻羊羔。”看著“小養殖園”裡茁壯成長的一隻隻雪白的綿羊,楊根元臉上挂滿了幸福的笑容。

楊根元家有農田145畝,主要種植玉米。近年來,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普及,楊根元空閑出了不少時間,於是他於2019年在自家院落蓋起了羊圈,搞起了養殖,經過幾年的發展,不僅規模從最初的10多隻擴大到如今的100多隻,而且還實現了種植與養殖相結合的循環發展模式,他每年利用秋收后玉米的秸稈養殖牲畜,牲畜產生的糞便經過發酵后,又轉化為農作物的有機肥,通過這種模式,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以前,好多人家的院子基本荒置著,自從發展‘庭院經濟’后,農家小院大變樣,除了種植果瓜蔬菜,還養了牲畜,拓寬了增收渠道。下一步,我想進一步擴大養殖規模,不斷增加家庭收入。”楊根元說。

庭院雖小,卻大有可為。近年來,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依托庭院養殖,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打造適合自家的“庭院經濟”,把農牧民庭院“巴掌地”建成“增收園”和“致富園”,讓小庭院釋放出鄉村全面振興的無限活力。該示范區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思路”的發展模式,立足鎮區實際,積極探索“庭院經濟”增收模式,引導農牧民利用閑置空地、房前屋后零星地塊,盤活閑置資源,打造適宜自家的“小菜園”“小果園”“小養殖園”,讓“庭院經濟”“邊角經濟”轉化成“美麗經濟”,“院景”變成致富“錢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協同發展,有效促進群眾致富增收。截至目前,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已有468戶農戶從事庭院養殖,年飼養總量達4.35萬頭(隻),庭院養殖年總收入達8680萬元,成為當地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之一。如今在該示范區“小小院落”變身農牧民創收“聚寶盆”,火了鄉村,富了農牧民。

“下一步,我們示范區將繼續以政策為導向,以產業發展為抓手,把‘庭院經濟’開發與農牧業結構調整、鄉村振興有效結合,以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為目標,持續實施‘示范帶動、串點成線、全面推進’總體思路發展‘庭院經濟’,進一步拓寬農牧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鄉村振興。”孿井灘生態移民示范區農牧林水局副局長王學飛說。(記者 劉宏章)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