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黃河岸邊上演“社火狂歡”

2025年02月05日08: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2月4日正月初七,以“金蛇狂舞鬧新春 我在包頭過大年”為主題的包頭市首屆社火大賽決賽在包頭“黃河第一村”熱熱鬧鬧開場,21支社火團隊的近1500名隊員齊聚黃河岸邊,為廣大群眾帶來春節假日裡的“社火狂歡”。

活動現場,劃旱船的大爺喜氣洋洋,趕驢的大娘青春洋溢,大學生秧歌代表隊精氣十足,意氣風發的少兒腰鼓隊精神抖擻,扇子舞、漢傘、彩車、高蹺、腦閣、台閣、舞龍、舞獅等形式各樣的傳統民俗文化表演輪番登場,在“黃河第一村”裡一路走、一路舞、一路演,引得現場喝彩聲一片。

今年是“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首個“非遺版春節”,正月初四至初七,包頭市舉辦別開生面的社火大賽,旨在豐富蛇年春節文化內涵,慶祝首個“非遺版春節”的到來,打造具有包頭地方特色的社火“非遺版春節”文化品牌活動。本屆社火大賽不僅是技藝與才華的較量,更是傳統文化生命力的展現和延續。大賽將傳統與現代相銜接、文化活動與景點景區相融合,突出非遺元素和特征,是今年包頭市春節期間系列迎新春文化活動中一項極具影響力的文化惠民品牌活動。

據介紹,為讓社火這一文化瑰寶在新時代中煥發出更奪目耀眼的光彩,本屆大賽深入挖掘本土社火文化的深厚底蘊,創新內容與表演形式,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打破以往以中老年社火表演隊伍為重心的局限,突破年齡的界限,匯集了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不同地域的多元化隊伍,使得社火大賽表演更加豐富多彩,引人注目。同時,在技藝傳承上十分注重傳統化,採用“跨地域”“老帶新”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技藝,確保包頭本土社火文化的精髓得以傳承、創新和發展。在這場充滿堅守、保護和傳承的春節文化盛宴中,讓社火這一非遺代表性項目的傳承與發展得到生動展現與有力推動。

據悉,大賽期間,除了精彩的秧歌、高蹺等社火演出外,還設有各式各樣的包頭非遺展示攤位和民俗體驗活動:技藝巧妙的六合枕、活靈活現的非遺剪紙、靈動精巧的面塑、栩栩如生的糖人和葫蘆烙畫等,更有老漿涼糕、德記硬糖、徐氏杏干、老包頭茶湯等非遺美食,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在觀賞社火表演的同時,深入了解非遺的歷史淵源與獨特魅力。(記者 蔡冬梅)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