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加點忙生產 開足馬力趕訂單

2月4日,春寒料峭,內蒙古中天宏遠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稀土鋼生產車間內爐火正旺,一爐通過添加稀土合金材料的鋼水,通過獨特的成分配比,澆筑到固定模具內,經過隧道窯爐的高溫煅燒,一個個稀土特種合金鋼耐磨鋼球便“跳躍”而出,待檢驗、冷卻、包裝后,將於近期發往五礦集團、山東黃金等國內大型礦山企業以及蒙古國、剛果等國外企業。
據中天宏遠副總經理劉康平介紹,稀土特種合金鋼耐磨鋼球主要應用在礦山的球磨機系統,用於研磨礦石,屬於稀土產業鏈終端應用產品。該產品使用壽命是傳統鋼球的1.5倍,並可根據礦山需求定制化調整性能指標,還能大大降低企業的用能和用工成本,可將礦山生產效率提升10%-20%,技術水平可與國際同類頂級企業比肩,但性價比卻優於傳統企業,因此,產品深受各大礦山企業的青睞。
“2024年,企業訂單充足,一直處於滿產狀態,全年產值突破了2億元。2025年,企業開局形勢持續向好,目前訂單已排至3月份,如今,全體員工正在加班加點趕工期,確保如期交付產品。今年,企業產值將有望突破3億元。”劉康平說。
據悉,中天宏遠於2005年5月在稀土高新區注冊成立,依托包頭豐富的高豐度稀土鑭鈰資源,開發出一系列先進稀土新型材料,實現了稀土在高溫合金材料、金屬材料、陶瓷材料、改性材料、日用材料等多個領域的創新應用,先后榮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機電產品再制造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等多項榮譽。目前,企業綜合產能達到20萬噸,並形成專利成果50余項。
近年來,中天宏遠以稀土高科技成果轉化為目標,著力解決稀土應用中卡脖子技術難題,通過疏通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難點和堵點,在稀土合金耐磨材料領域,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科院、內蒙古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校的科研成果成功轉化,實現了稀土表面改性材料、熱障涂層、高溫合金材料、耐熱材料、日用材料等規模化生產。
劉康平告訴記者,作為國內首家把稀土應用到礦山耐磨材料並實現產業化的民營企業,中天宏遠在礦山耐磨介質領域,已經實現了稀土特種合金鋼耐磨鋼球20毫米至150毫米,以及不同規格襯板的全覆蓋。
“2024年,中天宏遠在技術創新、產業推動、市場佔有率等方面均得到大幅突破,並成功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25年,企業會繼續沿著稀土應用這條路走下去,把稀土應用到各行各業、各種材料中,把稀土效能和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和市場效益,為今后公司上市工作做好鋪墊,為包頭建設‘兩個稀土基地’貢獻力量。”劉康平表示。(記者 劉向平 通訊員 賈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