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點金使者”全力書寫“綠野新篇”

2025年02月05日08:1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而科技特派員,就是在可持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當此重任的“點金使者”。

活躍在內蒙古各地的“點金使者”帶著知識與技術奔赴一線,把實驗室“搬”到田間地頭,把科技成果“種”在廣袤大地,把農技服務“送”到百姓手中。

推動科技特派員制度煥發新活力

為了推動科技特派員制度在新時期煥發新活力,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聯合自治區科技廳等部門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干部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的意見》,健全完善組團式幫扶工作機制,提升農牧業產業科技服務水平。

各地積極創新完善科技特派員制度和機制,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創造力的長效機制,讓科技人才“下得去、沉得住、能干事、干得好”。

《鄂爾多斯市新時代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三年行動方案》,確定以“全程服務農業園區和基地,服務農村和企業,服務農牧民,統一服務流程”為行動准繩,讓科技特派員全力助推鄉村振興和農牧業現代化建設。

准格爾旗玉米增產高產技術團隊在鄂爾多斯市2.6萬畝耕地上進行玉米增產技術推廣。團隊採用“改地用技”的組合拳,使“良種、良田、良技、良策”落在實處,增產幅度在100—400公斤。“2024年,玉米每畝產量達到1427公斤,刷新了2023年鄂爾多斯市玉米最高單產1332公斤的紀錄,奪得內蒙古玉米增產競賽一等獎。”接受技術服務的達拉特旗風水梁鎮公烏素村村民全三福笑得合不攏嘴。

伊金霍洛旗畜牧養殖技術服務團隊致力於當地畜牧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培育“敏蓋白絨山羊”品牌上,聘請專家團隊成立了“敏蓋絨山羊研究中心”,並配備了專業儀器和專業技術員,全天候檢測絨毛長度、細度、冷凍精液、胚胎移植等級鑒定。在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敏蓋絨山羊養殖量達到8.5萬隻。單隻種公羊售價最高達20萬元,成為農牧民的“搖錢樹”。

杭錦旗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團隊使杭錦旗的“爛水溝”變成“聚寶盆”。目前,杭錦旗擁有從事漁業養殖場88家,水產養殖水面達到4.23萬畝,年產值8000萬元以上。僅遠渡重洋安家落戶的南美對蝦一項畝產量就達到1500斤,總產量達到38萬斤,產值達到1300萬元。

2024年,鄂爾多斯市級200名科技特派員共服務基層8000多次,實施科技開發項目100余項,項目總投資達10646.6萬元﹔新創辦企業數69家,成立專業合作社80個﹔推廣新技術459項,引進新品種1515個﹔培訓農牧民75402人次,服務農牧民45366戶,促進農牧民增收35572萬元以上﹔服務企業、合作社等社會機構增收23154萬元以上。

全區近4000名從各地區高校院所、農牧企業、農技推廣等機構選派的科技特派員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裡”

科技興農,人才強國。如今,科技特派員已成為縣域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核心人才力量,讓廣袤的田野綻放出希望之花。

走進烏蘭察布市化德縣蒙新牧業有限責任公司養殖基地,湖羊種母羊時而低頭吃草,時而驚奇地看著四周。“今年,公司計劃養殖湖羊種母羊8000隻,帶動全縣發展湖羊5萬隻,持續促進地方產業進階升級,科技特派團功不可沒。”負責人介紹,公司與科技特派團合作,大力推廣肉羊高效安全養殖技術,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有效促進了肉羊養殖向綠色、高效、集約的養殖模式轉變。

有了技術托舉,化德縣農業生產多點“結果”。“在化德縣科技特派團設立了多個產業組,眼瞅著一項項科技成果落地生根,幫大伙兒鼓了腰包。”化德縣科技特派團團長尹玉和滿是自豪地展示著成績單:2024年,累計引進馬鈴薯新品種46個,新技術5項﹔累計引進小麥新品種124個,新技術5項﹔累計引進飼草新品種21個,新技術1項﹔累計引進燕麥新品種27個,新技術4項﹔累計推廣多羔肉羊品種400余隻,高丹草品種20個,為當地農牧業發展注入新的科技活力,也為農牧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同樣,在科技特派團專家的指導和幫助下,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在農業科技水平、本土人才培養上都實現了“質”的提升。

“內蒙古華歐澱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和林格爾縣范圍內,採用訂單種植與市場收購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公司+基地(合作社)+種植大戶(農戶)多種類型合作模式,與合作社、種植農戶簽訂長期收購協議,根據市場價格或略高於市場價收購澱粉薯,讓農戶種有定向,銷有方向,實現了農戶和公司的雙贏。”內蒙古華歐澱粉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特派員團隊負責人王亮生告訴記者,公司組織經驗豐富的科技特派員團隊,專注於不同土壤類型和氣候條件下的最佳種植方案,從種植技術、新品種擴繁引進到病虫害防治,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指導,建立了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高效的技術管理辦法等幫助農戶穩定增產。

這樣的生動實例在和林格爾縣還有很多。綠野設施農業基地特色果樹科技特派員團隊、蒙益珺食用菌種植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等6個科技特派員團隊,2024年組織開展服務指導100余次,開展20人以上的規模培訓32次,涉及馬鈴薯種植、果樹栽培、肉驢養殖、食用菌培育等多個方面,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裡”,為農業增產、農民增收、鄉村振興貢獻科技力量。

如今,全區科技特派員創辦企業400多家,成立專業合作社700多個,推廣新技術1000多項,他們真正踐行了“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記者 及慶玲)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