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罕區:打造人工智能人才實訓新高地

科技浪潮洶涌澎湃,當下,人工智能作為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力量,正重塑著各行各業的格局。
內蒙古人工智能人才應用實訓基地是呼和浩特市賽罕區金橋“雙創”示范區重點打造的新興項目,自2024年9月份成立以來,專注於人才培養與創新實踐,旨在為本地院校學生開辟一條觸手可及的人工智能學習通途,全力打造高質量技能人才成長的新高地,為區域人才儲備與技術創新注入全新活力,為地區產業升級與創新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春節前,為期一個月的呼和浩特民族學院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學院2025屆畢業生實習活動在內蒙古人工智能人才應用實訓基地落下帷幕。一個月以來,內蒙古人工智能人才應用實訓基地完整地為學生們提供了以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運維為核心的實習內容,構建沉浸式實踐環境,錘煉他們的專業技能,讓學生們完成了一場知識與技能的蛻變之旅。
“我們基地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領域的技能型人才培養,主要面向院校學生、企業在職員工以及社會求職人群,幫助他們提升職業技能,拓寬求職通道。我們預計在3年內培養學生3萬人,帶動企業員工技能提升1萬人,實現帶動就業6萬人。”內蒙古未來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馬平說。
據了解,內蒙古人工智能人才應用實訓基地專注於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領域,通過雙輪驅動模式,將工業實踐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一方面為工業企業輸送急需的技能人才,有效緩解企業人才短缺困境,另一方面,為院校師生提供一線工業現場系統設備實操平台,提升學生求職競爭力並拓寬就業渠道。
2024年以來,基地通過多元化服務,開展“人工智能+行動”,與內蒙古大學、內蒙古師范大學等15所院校在校企合作、實習實訓、共建實驗室及數字合作等方面深度融合,有力推動產業升級。此外,在“2024年內蒙古全區高等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生產單元數字化改造賽項”中,基地攜手各方推動職業技能競賽普及與職業標准推廣,探索賽教融合新模式,同時,針對2025屆畢業生,基地率先啟動實習實訓計劃,定制個性化培養方案,構建智能制造實習體系。
“我們今年建立的內蒙古首家‘智改數轉’創新融合中心及人工智能人才應用實訓基地,初心就是圍繞政策引導、診斷服務、資源集聚、人才培育、生態共筑、轉型評價等轉型要素,深度整合數字解決方案,展示業界前沿成果,降低企業轉型成本,培養智造人才。截至目前,基地已成功舉辦20余場大學生實習實訓、技能培訓及學科交流活動,累計實訓院校學生達500人次,真正實現讓區域內學生在家門口就能學習人工智能技術。”內蒙古未來產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艷玲介紹。
作為內蒙古人工智能人才培育的“夢工廠”,實訓基地正以全方位優勢火力全開,源源不斷向社會輸出高素質、創新型技能精英。未來,賽罕區將進一步探索青少年科技與職業啟蒙教育,通過持續聚焦產業人才培養與產業升級,構建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創新生態,引領北疆大地人工智能人才梯隊昂首邁進,在數字化轉型大幕下,為內蒙古經濟騰飛振翅賦能,見証一批又一批弄潮兒從這裡啟航,逐浪科技滄海。(記者 劉洋 實習生 劉士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