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旺榮和830戶農民的美好願景

新春佳節本是農閑時刻,可包頭市九原區哈業胡同鎮新勝三村致富帶頭人李旺榮並沒閑著。正月初四,他冒著凜冽的寒風,組織農戶給大棚消毒、生溫、整地,為接下來的育苗做准備。旁邊的大棚裡羊肚菌宛如大地孕育的珍寶,正在悄然生長。等到春暖花開,這種珍稀的菌類便會撐破泥土,舒展身姿。李旺榮自豪地說:“今年我不僅要帶領鄉親們繼續種瓜致富,還要引領他們走上生態循環農業的路子!”
李旺榮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早年外出闖蕩,在多個行業歷經磨礪,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與人脈。但無論走多遠,家鄉始終是他心頭的牽挂。2009年,他毅然放棄外面的優厚條件,回到家鄉,決心帶領鄉親們闖出一條致富路。
經過多方考察,李旺榮決定利用家鄉的土地優勢,發展香瓜、西瓜、甜瓜等產業,並於2010年帶頭成立了包頭市廣恆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從最初的幾十戶增加到現在的830戶。
第一年李旺榮在自家地裡開始了種植之路。春種秋收,在他的精心管理下,又甜又大的甜瓜喜獲豐收,可是怎麼才能賣出去呢?做“訂單農業”這個想法在他腦海裡越來越清晰。於是,李旺榮利用多年搞銷售的優勢,積極發展北京、天津、東北、華北等地營銷市場,開拓訂單農業。2015年,李旺榮成為當地“科技示范戶”,從選品、育苗、移植、田間管理到收獲、包裝、銷售,在專家的幫扶和指導下,他就像領頭雁一樣,帶領著鄉親們飛向遠方。
一直跟隨李旺榮走上致富路的村民紀美英激動地說:“之前一畝地一年最多收入幾百塊,而且每年怎麼種?種啥?賣給誰?都是走一步說一步,而現在,這些難題合作社都給解決了。這些年,我們在李總的帶領下,不僅改變了種植模式,一年兩茬,農閑時節還能到基地打工,每年收入10多萬元,家家戶戶翻蓋了新房,買了新車,孩子們結婚都在市區裡買了樓房,我們村現在是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近年來,李旺榮積極踐行包頭市九原區就業服務中心倡導的產業帶動就業理念,以香瓜、西瓜、蜜瓜等產業為突破口,創新構建 “企業+基地+農戶(家庭農場)” 模式,11000畝土地經營權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紅+訂單合同” 利益聯結機制,讓更多農民分享到了產業鏈上的增值收益。
從農村經紀人到合作社負責人再到公司法人,在李旺榮的帶領下,鄉親們不僅開始應用“測土配方、測葉配方”的施肥方式,而且通過物聯網項目,實現了溫室智能化管理,更省工、更省錢、更掙錢的種地模式。讓農民成為一份體面的職業,這是李旺榮的目標,更是廣大農民的心聲。(記者 李國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