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鄂爾多斯:“三名”齊驅 智啟教育新程

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
2025年01月22日10:36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臨近春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第十一小學校長高旭萍和鄂爾多斯市名校長工作室第三組的成員們,在微信群裡依舊討論熱烈。

“我們平時在微信群裡有任何問題都會互相討論,導師也會給出建議。”高旭萍說,“假期導師給我們布置了任務,讓我們進行課題研究,我研究的課題是《基於項目式學習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開學后進行開題報道。”

為進一步打造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全面貫徹落實“人才鄂爾多斯”戰略,讓每個孩子都能共享優質教育資源,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實施名校(園)長、名師、名班主任工程建設(簡稱“三名”工程),發揮教育領軍人物領跑作用,以名校長帶校長、名教師帶教師、名班主任帶班主任,積極構建教師成長新平台,最大限度為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智。

名校(園)長領航,實現辦學理念的有效傳播

高旭萍是第一批評選上的“名校長”,入選后,高旭萍同時也加入了“三名”工程名校園長工作室。

在工作室交流學習的一年中,高旭萍收獲很多:“這一年中,我們跟著導師引領下,圍繞“文化強校”這一研修主題開展了專業共讀、導師入校、跟崗實踐、課題研究等活動。”

達拉特旗第十一小學校長高旭萍。受訪者供圖

達拉特旗第十一小學校長高旭萍。受訪者供圖

此外,高旭萍還參加了工作室組織的到江蘇、江西、廣州的名校跟崗學習一年的機會。“這一年多自我感覺是一種蛻變式成長。我對學校文化建設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同時對於為什麼辦校及要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等問題,進行了系統的思考、梳理、凝練,進一步明確了自己的辦學主張。”高旭萍說。

同樣作為“名校長”的東勝區實驗小學校長曹巨龍,他深感這既是一份榮譽,更多的則是一種責任和壓力,同樣也是一種鼓舞和鞭策。

曹巨龍在東勝區實驗小學也成立了名師工作室,開展師徒結對活動,帶動青年教師發展。“我們通過市裡的‘三名’工程資源,邀請專家到校指導,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習和成長的機會。”曹巨龍說。

鄂爾多斯市“三名”工作室成立以來,矩陣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入選教育部“雙名”培養計劃名校長2人,成立工作室2個﹔建立市級名師工作室62個、市級名班主任工作室8個、市級名校長工作室1個,帶動和輻射全市范圍的教師、校長隊伍,形成了資深校長與名教師帶領青年人才的培養模式,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育理念的有效傳播。

名教師牽頭,讓學生體驗更先進的教學方法

呂永梅是上灣小學的一名數學老師,陝西榆林人,她2012年大學畢業后,就來到了上灣小學任教,從第一堂課嘗試和學生們互動教學而產生的尷尬畫面,到現在游刃有余通過自己獨到的教學方法成為鄂爾多斯市名教師,呂永梅腳踏實地走過了十余載。

呂永梅指導學生學習。受訪者供圖

呂永梅指導學生學習。受訪者供圖

在教學上,呂永梅引導學生們在遇到難題時,通過逐步啟發學生思維來解決問題。呂永梅總結:“數學不像音樂唱唱跳跳,會給你及帶來即時性的快樂,但當你解了一道數學難題后,那種成就感也會油然而生。”

呂永梅在被評為“名教師”后,也加入了 “三名”工程的數學工作室,工作室成立后的第一個線下活動就是在上灣小學進行的。“當時我講的是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課堂后,老師們之間進行交流與點評。過程很愉快,受益匪淺。”呂永梅說。

康巴什區第一中學歷史老師劉俊麗在加入歷史名師工作室后,和工作室的老師們共同創建了“劉俊麗歷史名師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在公眾號上,老師們會不定期的分享一些教學一線的優秀范例、課程設計。“未來,我們將打造精品課例案例、課程研發、教學資源推薦三個板塊內容進行分享。”劉俊麗說。

名班主任引路,做孩子們最信任的朋友

班主任在學校裡是十分重要的角色,時刻牽引著學生。班主任不僅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同時還是溝通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調者‌。

東勝區第六中學賀智慧已經當班主任12年了,這些年來,賀智慧秉持著葉聖陶先生“反復抓、抓反復”的教育理念,每天在早讀前就守候在教室,用行動向學生傳遞勤奮與責任。

賀智慧還細心地為不吃早點的孩子帶來食物,這份關愛如春風化雨,悄然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不久后,一位同學看到賀智慧分完早點自己卻沒得吃,便每天帶來溫暖的雞蛋放在老師辦公桌上,這一小小的舉動成為師生間愛的回饋,堅定了賀智慧做好班主任的決心。

賀智慧為學生們教授課程。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賀智慧為學生們教授課程。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同時,作為一名班主任,賀智慧十分重視與家長溝通,不僅在家長會與家長交流,還每周抽出一天時間接待家長。“隻有和家長真正地溝通起來,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引導孩子。”賀智慧說。

提起目前自己最大的心願,賀智慧坦言:“希望能陪伴本屆初三學生順利畢業,提升他們的學習和心理狀態,在成績上取得更大突破。”

鄂爾多斯市一中東校區杜奎作為班主任特別注重孩子們的成長細節。杜奎平時就培養學生每周撰寫生活感悟、讀書心得的習慣,在畢業時,杜奎把學生們的語句進行整理出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拿到一本自己學生時代的書。目前已經出版的有《最言談》《萬象》等。

“這些書名都是孩子們自己起的,因為我是語文老師,所以我開始只是想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孩子們畢業時,我發現把這些內容整理成冊,也是獨屬於他們的一份珍貴記憶,我覺得也很好。”杜奎說。

在被評選為“名班主任”之后,杜奎表示:“我將繼續在教育一線發光發熱,以工作室為平台,加強與同行交流合作,推廣教育經驗與成果,帶動更多教師成長。”

“三名”工程鼓勵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與小規模學校或是偏遠地區學校結對子,在區域內推行“大教研”,幫助兄弟校“帶徒弟”,在教學實踐中踐行教育家精神。目前,“三名”工程的帶動作用已經覆蓋了鄂爾多斯市全部9個旗區。截至目前,鄂爾多斯全市共315名教師和校長被列入市級“三名”工程。

“鄂爾多斯市將繼續深入貫徹、堅決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政策,始終堅守教育為民的本質屬性,不斷推進全市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打造出更多實力出眾的名校名師,讓每個孩子都能共享高質量的教育成果。”鄂爾多斯市教育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萬世斌說。

(實習生李蓉亦對本文有貢獻。)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