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海南區:“一村一策”解鎖產業發展密碼

2025年01月14日09:5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在鄉村振興大潮中,烏海市海南區依據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發展優勢,量身定制發展策略,推行“一村一策”舉措,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蓬勃發展。如今在海南區的8個行政村,發展特色種植、盤活閑置資產、依靠農文旅融合推動經濟……各村因地制宜走出了各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海南區巴音陶亥鎮一棵樹村,之前因為地理位置偏僻、土地貧瘠,農區居民大多隻能零散地進行一些傳統農業種植,經濟效益有限。

  村“兩委”經過深入調研和討論后,決定升級現有資源,帶領農區居民平整村內集體荒地荒坡,並作為種植試驗田,不斷改良土壤,學習借鑒先進種植技術,成功種植葡萄。之后,看到希望的農區居民紛紛承包荒坡搞種植,曾經無人問津的荒坡變成了如今的千畝採摘園。

  在村“兩委”的帶動下,農區居民又把閑置鹽鹼地改良,建起了千畝魚塘,搞起了水產養殖,南美白對蝦、中華絨螯蟹、黃河鯉魚等水產品養殖成功。曾經讓農區居民“愁上天”、經濟效益長期為零的鹽鹼地,現在已經成為農區居民致富增收的“香餑餑”。

  依托千畝採摘園和千畝魚塘,一棵樹村推進集種植、採摘、觀光、垂釣、“農家樂”於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方式,對村級集體經濟基礎設施進行再次升級改造,建立“種植戶+觀光採摘園”和“垂釣園+休閑度假”的模式,帶動農區居民增收致富。

  “現在村裡產業多了,環境變美了,來這裡游玩的人也多了,收入翻了幾番,日子越來越好了。”說起現在的生活,一棵樹村居民滿臉喜悅。

  海南區巴音陶亥鎮萬畝灘村,現有耕地14600畝,大部分耕地沿黃河東岸狹長地帶分布,灌溉便利、土壤肥沃,種植的小麥呈弱鹼性,口感好、品質高。

  瞅准這一發展優勢,該村注冊“巴鎮萬畝灘”商標,使這裡的面粉走上了品牌化發展之路。

  這些年,隨著“巴鎮萬畝灘”品牌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萬畝灘村以經濟合作社為依托,以“訂單收購—產品代加工—成品銷售”的模式,幫助種植戶足不出村銷售農產品。萬畝灘村小麥每公斤收購價高於市場價0.1元至0.14元,脫貧戶、低保戶的小麥收購價格還要更高一些,最大限度保護種植戶利益。2020年至今,萬畝灘村經濟合作社累計創收175萬元,“巴鎮萬畝灘”特色農產品定點訂購單位20余家。

  海南區拉僧廟鎮賽汗烏素村是全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其地理位置得天獨厚,黃河在此改道西行,形成獨特的景觀。位於賽汗烏素村的黃河西行客棧,是國家3A級景區。這裡環境優美,西北風格的農家小院錯落有致。遠遠望去,村邊的黃河、草地、林帶與整潔的村庄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

  這些年,賽汗烏素村結合轄區豐富的教育基地等旅游資源,融合黨建+教育+團建+旅游的方式,將鄉村旅游與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習弘揚雷鋒精神等內容相結合,開發出“研學之旅”“紅色之旅”等精品路線。

  2024年,賽汗烏素村累計接待研學、旅游團約120期,共接待游客28萬人次,營業額達200余萬元。居民們也紛紛通過開辦“農家樂”、銷售特色農產品等方式分享農文旅融合發展帶來的紅利。

  據了解,“一村一策”作為鄉村振興的有效策略,在海南區內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通過“一村一策”的有效實施,海南區村級集體經濟不斷提質增效,2024年全年收入預計可達390.98萬元。(記者 郝飚 通訊員 魯吟)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