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員通道 | 娜日蘇委員:做好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

自治區政協常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娜日蘇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人民網呼和浩特1月14日電 (富麗娟、張聿修、實習生李子薈)“多年來,生態氣象科技工作者隊伍針對不同生態系統,開展‘空-天-地’一體化監測評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實時且長時間序列的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自治區政協常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娜日蘇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答記者問時說。
“我草地與湖泊生態氣象業務一線工作了23年,見証了內蒙古生態氣象觀測服務體系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娜日蘇分享了兩則工作經歷,展示生態氣象工作在內蒙古生態文明建設與畜牧業發展中的發揮的作用。
在呼倫湖保護和治理工作中,娜日蘇和同事通過遙感檢測、資料分析並結合現場調研,撰寫相關報告,促成“引河濟湖”工程實施。此后,她還通過《全國生態公報》持續發布呼倫湖生態狀況監測報告,形成氣象部門獨有的觀測資料,為湖泊濕地治理提供大量數據支撐,讓“草原之腎”生機重現。
在調研氣象干旱對畜牧業的影響工作中,娜日蘇深入基層,與農牧民傾心交談,切實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更加深入了解氣象知識,指導生產生活。“天氣氣候特別是極端高溫、干旱等,對草業和畜牧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影響很大,這也是氣象工作的發力之處。”多年來,娜日蘇持續關注提升人工飼草氣象保障服務、推進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等問題。
關於更好地推進生態氣象和牧業氣象工作,娜日蘇建議,應建立更加完善、暢通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常態化聯絡機制,從而更好地凝聚全國氣象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對口指導基層台站專家聯盟機制,進一步帶動基層台站基礎業務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提升﹔創新氣象社會化服務職能,保障自治區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高質量落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