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內蒙古怎麼干 | 加快建設現代化新農村新牧區

人民網呼和浩特1月14日電 (記者 張聿修)1月14日上午,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市開幕。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作政府工作報告。
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呼和浩特市開幕。人民網記者 寇雅楠攝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25年,內蒙古將努力把農牧業打造成現代化大產業,加快建設現代化新農村新牧區。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以農牧業的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大力實施單產提升行動。嚴守耕地保護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新建高標准農田850萬畝、黑土地保護性耕作2500萬畝,新增設施農業25萬畝,打造主要作物單產提升示范區1000萬畝、“噸糧田”900萬畝,糧肉奶產量分別穩定在800億斤、60億斤、160億斤以上。
加快推進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要深入總結試點旗縣經驗,在享受草原生態保護補獎政策的旗縣全面推開,同步開展整建制禁牧試點工作,因地制宜推廣舍飼半舍飼、托管代養等模式,推動畜牧業生產方式由“多養”向“精養”轉變,多措並舉保障農牧民“禁牧不減收”,新建舍飼棚圈500萬平方米以上,力爭設施畜牧業養殖比重達到75%,天然草原草畜平衡指數降到10%以下。
要一手抓精深加工,開展農副食品加工業培育壯大行動,圍繞乳制品、牛羊肉等10個品類,大力引育鏈主企業、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鏈向終端和高端延伸,力爭主要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75%以上。一手抓品牌營銷,深化拓展“蒙”字標認証,持續做強精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面向全國布局一批營銷中心和前置倉,讓來自大草原的好味道走向全國。
鄉村振興一頭連著發展大局,一頭連著民生福祉。實施數字鄉村強農惠農富農專項行動,深入開展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穩妥推進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試點,統籌推進林業、農墾和供銷社等改革。以發展富民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發展庭院經濟、林下經濟、民宿經濟,擴大“以工代賑”范圍,把“三北”工程、高標准農田建設等做成“富民工程”,引導企業就近就地用工,努力讓群眾多渠道就業增收。推動基礎設施向鄉村延伸,統籌抓好用水、用電、通車、通網等建設,新建農村公路5000公裡,確保“快遞進村”通達率達到97%以上,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建設公共充換電設施。加強鄉村環境治理,一體抓好農業面源污染、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確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穩定在98%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以上,創建好國家級美麗休閑鄉村、綠化美化示范村。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