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學科、服務、成果協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人民網呼和浩特1月8日電 (劉藝琳、實習生李蓉)1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新聞辦舉行“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著力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專場。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盈在發布會上,介紹了自治區教育廳如何落實《關於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的相關情況。
新聞發布會現場。實習生 李蓉攝
李盈表示,近年來,自治區教育廳在推動高校科技創新提質增效上持續發力,出台《關於加強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實施意見》《關於落實“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下一步,自治區教育廳將深入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意見》,在提升高校科技創新能力方面,主要有三項舉措。
一是以學科建設為引擎,提升高校科技創新動能。通過強化學科建設,超前布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以學科建設的新成效不斷激發創新力量新動能新優勢,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實施一流學科培優行動。建強生物學國家一流學科,重點培育草學、生態學、食品科學與工程、民族學等優勢特色學科沖擊國家一流學科,構建特色鮮明、布局合理、協調發展的學科建設體系。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和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建強基礎學科,培育新興學科,發展交叉學科。加強學科群建設。重點支持生態環境、草原畜牧、能源、新材料、北疆文化等學科群建設,構建學科交叉融合創新機制。
二是以服務兩件大事為主攻方向,提升高校有組織創新能力。實施高校“五大任務”研究專項。從“五大任務”中凝練重大科技問題,打破學科、院系、校際壁壘,組建跨學科、跨領域創新團隊,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持續推進六個工程,助力六個行動。籌建教育部 內蒙古高等研究院。圍繞乳業、稀土、能源等領域組建高等研究院,促進高校、優勢特色學科與重點行業和頭部企業強強聯合,協同推進人才培養、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布局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立足自治區高校應用基礎研究優勢特色學科,整合資源建設4個自治區基礎學科研究中心,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強化重點平台建設能力。支持高校參與國家和自治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技資源庫和重大創新平台建設,打造校地企聯合創新中心,建成體系化高校創新平台載體。加強高校青年科技人才引育力度。聚焦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建立高校+企業、醫科高校+醫院“組團式”“眾籌式”人才引進模式,靶向引進高層次人才。重點面向35周歲以下青年人才和40周歲以下領軍人才團隊,實施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發展項目,探索建立長周期、穩定性科研評價機制。開展國際科技聯合攻關。推動自治區高校積極參與國際產學研用合作。
三是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實施高校科技成果大起底行動。盤點高校存量專利,篩選高質量專利技術成果通過“蒙科聚”創新驅動平台進行發布,組織高校專利技術進行開放許可,有效銜接高校科技資源供給端和企業技術需求端,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和企業核心競爭力提升。優化重組內蒙古自治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健全內蒙古自治區國家大學科技園管理體制機制,完善園區功能布局和服務體系,將內蒙古自治區國家大學科技園建成具有內蒙古產業特色、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高校科技創新改革先行區。實施“千校萬企”協同創新伙伴行動。搭建校企聯合研發、中試熟化、概念驗証載體,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建強技術轉移人才隊伍,有組織推動自治區每所高校服務支撐20家以上企業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