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委委員、阿拉善左旗委書記劉志強:
奮力書寫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為進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和盟委工作要求,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主線,因地制宜謀劃確定改革任務125項,全力以赴以“六個三”具體舉措辦好兩件大事,奮力書寫阿拉善左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近日,記者採訪了阿拉善盟委委員、阿拉善左旗委書記劉志強。
內蒙古日報: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如何堅持以改革提升生態保護新成效?
劉志強:阿拉善左旗堅持把扎實抓好生態文明建設、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統籌推進黃河流域與賀蘭山一體化保護治理,健全完善防沙治沙與新能源、守土戍邊一體化發展工作機制,聚焦大氣、水、土壤等重點領域攻堅發力,全力破解水困、沙害等瓶頸制約,以改革之力推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大膽創新、科學治沙,重點圍繞沙漠周邊進行“鎖邊”治理,大力推行“飛、封、造、管”的成熟治沙模式,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和農牧民參與、社會協同”的社會化造林綠化機制,政府做好造林規劃、項目爭取、技術支持、質量把關,龍頭企業牽頭與農牧民合作建設梭梭、肉蓯蓉產業基地,依靠人工接種肉蓯蓉、鎖陽獲得經濟效益,極大提高了農牧民參與造林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大格局,實現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贏。2024年,全旗完成防沙治沙191萬畝,農牧民通過銷售肉蓯蓉、鎖陽獲得收益1.34億元。
內蒙古日報: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如何堅持以改革開辟產業發展新天地?
劉志強:阿拉善左旗牢牢牽住經濟體制改革這個“牛鼻子”,堅持把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攻方向,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持續優化重點產業發展布局,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大力提升三次產業發展質量。在生態農牧業優質高效發展上,走好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路子,用好荒漠肉蓯蓉這個“拳頭產品”,成功推動荒漠肉蓯蓉列入國家食藥同源目錄,引進東阿阿膠肉蓯蓉健康科技(阿拉善)有限公司落戶阿拉善左旗,首款“壯本”蓯蓉滋補新品牌向全球成功發布,一批高端人才、創新團隊、科研平台相繼入駐阿拉善生態沙產業創新創業園,特色生態沙產業成果轉化、配套協作、綜合生產、市場競爭等各方面能力不斷提升。在工業綠色轉型升級上,進一步健全促進新能源、先進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機制,協同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建設和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華電騰格裡新能源基地100萬千瓦光伏發電項目成功並網,阿拉騰敖包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人和年產20萬噸風機塔筒項目竣工投產,國眾、融儲等4個儲能項目進展順利,新能源產業“產供儲銷”體系加快形成。在文化旅游業及服務業提質增效上,堅持“平台化、市場化、常態化”原則,引入社會資本、運營團隊合作開發阿拉善夢想沙漠汽車航空文化主題樂園、定遠營古城等資源,全力盤活閑置國有資產,完善提升景區景點功能品質,不斷拓展旅游產業鏈、上下游消費空間,充分釋放旅游經濟的帶動效應和持續能力。2024年,接待游客34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56%、95.7%。
內蒙古日報: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如何堅持以改革增進群眾生活新福祉?
劉志強:阿拉善左旗堅持把解決群眾身邊事、貼心事、具體事貫穿到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過程,高標准推進民生服務供給機制建設,組織實施一批民生領域重點改革事項,切實讓民生幸福更加可感可及。完成緊密型旗域醫共體建設,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等9家區內外三級醫院簽訂醫聯體協議,引入醫療新技術、新項目18項,大力推行集團化辦學模式,建成旗域內學校發展共同體4個、結成跨地區教育共同體11個,全旗義務教育鞏固率100%。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快改善城鄉宜居宜業環境,2024年完成改造供熱管道83公裡,供水、雨水、污水管網28.8公裡,老舊小區6個,新建公共停車場15處、口袋公園2個,打通巴彥浩特鎮和諧路東段和西花園南街東段2處“斷頭路”,國道307南二環至紅石頭段、省道227希尼烏素至紅古爾玉林段等5個公路養護工程全線貫通,切實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記者 徐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