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委常委、集寧區委書記張永文:
以改革實踐書寫集寧新答卷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是新時代新征程上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總動員、總部署。烏蘭察布市集寧區以貫穿一條主線、辦好兩件大事為目標,全力貫徹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市委各項改革部署要求,在深化改革實踐中加快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近日,記者採訪了烏蘭察布市委常委、集寧區委書記張永文。
內蒙古日報: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如何緊扣發展新質生產力目標,以改革創新釋放經濟發展動能?
張永文:集寧區充分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依托現有基礎主動創新創造,為布局新質生產力打牢基礎、厚植優勢。落實“科技突圍”補上科創人才短板。出台支持企業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10條措施,2024年培育新增13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6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緊扣農牧、生態等薄弱領域,在全市率先通過自主招考引進27名專業技術人才。實施“三個一批”培育壯大制造業。通過聘用企業家招商顧問招引一批,助企拓市場、促轉型做強一批,“騰籠引鳳”盤活一批推動優勢產業聚鏈成勢,化成箔、三氟化氮電子材料產能佔全國份額比重分別突破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6家停產工業企業實現破繭重生,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連續15個月保持兩位數快增長。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率先在全市成立企業投資項目代辦服務中心,推出“企業開辦大禮包”、“集速辦”微信小程序等利企服務,重點項目實行“一企一檔”加快手續辦理,全區經營市場主體首次突破5萬戶。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依托“蒙速辦·集速辦”平台,新生入學、健康証辦理等群眾、企業的“身邊事”實現“一次辦”。深化國企改革助力“國企突圍”。將7家區屬國企重組整合為5家,深化經理層選用、考核分配、企業管理“三項改革”,開展家底、資產、人事、風險、作風“五個起底”,“瘦身強體”后主營業務更聚焦、優勢互補更明顯。
內蒙古日報: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如何堅持民之所望就是改革所向,以改革牽引破解民生保障難題?
張永文:面對一邊是民生保障的迫切需要,一邊是財政緊張的現實困境,集寧區強化有解思維,從民生緊要處尋找改革突破口,以市場化手段提升服務群眾水平。著力解決“群眾就醫就學遠”問題。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動公立第三醫院與北京常春藤醫學高端人才聯盟建立深度合作,2024年260余人次北京專家來集寧坐診,8700余名群眾在當地享受首都醫療服務。在15所中小學探索實施義務教育集團化辦學改革,實現以強帶弱、資源共享,1.2萬名學生在家門口享受優質均衡教育。著力解決“水電保供任務重”問題。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聯合1家國企和3家熱力公司共同投資5.42億元實施“溫暖工程”,改造86公裡管網、328座換熱站,161個小區、3.5萬戶居民受益。與實力國企合作,通過轉讓特許經營推動供排水、污水處理等存量水資產整合優化,水資源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全面提升。著力解決“養老婚俗服務難”問題。採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模式,在老年人集中區域建成17家為老惠民餐廳和12個助餐點,以“小食堂”解決獨居老人的“大民生”﹔創新推出上門輔導和矛盾修復等家庭婚姻服務類項目,開展離婚疏導6000多人次,成功入選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典型。
內蒙古日報:改革是由問題倒逼而產生,又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深化。如何樹牢底線思維和系統觀念,以改革化險守牢安全、生態發展底線?
張永文:集寧區堅持問題導向,以風險倒逼推動改革、以改革防范化解風險,探索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破解了風險堵點、保障了發展安全。堅決防范化解信訪領域矛盾隱患存量大的風險。成立信訪矛盾聯合調處中心,“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解”群眾信訪問題。在信訪代辦制的基礎上,推出“屬地+事權單位”雙代辦2.0機制,推動代辦信訪事項辦結率提升17個百分點。2024年進京、赴區“兩級訪”人次、批次實現大幅下降,順利通過“自治區社區治理創新實驗區”驗收,泉山街道“排查調處代辦”工作法入選自治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堅決防范化解房地產領域歷史遺留問題多的風險。依法依規創新轉變方式方法,通過抵押開發企業資產、由國有企業提供相應價值土地抵頂施工企業工程款的方式,有效推動停工項目復工復建﹔通過協助開發企業隔離涉法涉訴問題、協調司法部門快審快結項目糾紛案件等方式,幫助項目順利申請“白名單”融資貸款。2024年攻堅解決1718套回遷難、入住難問題,推動11個項目全盤竣工交付,困擾群眾十余年的房地產遺留問題超80%得到解決。堅決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領域底子薄、基礎差的風險。堅持生態修復、污染防治統籌發力,成功創建自治區首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搶抓國家北方地區清潔取暖城市試點建設,高效完成1.19萬戶“煤改電”工程,燃煤散燒戶“應改盡改”。積極參與“三北”工程建設,2022年以來造林種草4.5萬畝。持續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行總量和定額雙重控制管理,順利通過自治區2023年度地下水管理單元水位水量評估。下一步,集寧區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抓好改革任務落實,結合實際探索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改革,全力打通制約各項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梗阻,不斷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書寫好現代化建設的集寧答卷。(記者 徐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