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服務“跑”在監管前 監管“跑”在風險前

“服務+監管”為70萬戶企業發展賦能

2025年01月07日07:4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達拉特經濟開發區。 王枝蓮 武志忠 攝

“酸奶您喝過吧,那奶皮子酸奶呢?今天就帶你們長長見識……”2024年12月16日,在優盛達奶食直播間,主播正在介紹一款銷量火爆的奶皮子酸奶。而誰能想到,這家生產銷售奶皮子酸奶、來自通遼市的企業,一年前還只是一個小作坊。

“之前,我們也想擴大規模,可如何注冊企業、申請標識等程序,我們一點都不懂。去年2月,通遼市市場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了解到我們的需求后,便提供了全程‘保姆式’服務,包括准備申報材料、注冊審批到廠房建設等,都進行跟蹤幫辦……3個月后 ,我們就從小作坊成功轉型為企業。”通遼市優盛達乳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揚說,目前企業一天能生產牛奶、酸奶、奶豆腐等各類乳制品20噸,員工從之前的10多人增加到近30人,營銷也從單一的門店銷售轉為線上線下銷售同步進行,不僅大大提升了自身競爭力,也降低了經營風險。

作為內蒙古70萬戶企業的一員,通遼市優盛達乳制品有限公司享受的是2024年內蒙古推行的“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服務,通過事前“靠前服務”、事中“周到服務”、事后“跟蹤服務”,讓服務“跑”在監管前、監管“跑”在風險前。

同樣,坐落於達拉特經濟開發區的鄂爾多斯市蒙泰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去年在涉及特種設備檢驗、維護知識產權等服務方面,也得到當地政府職能部門的全方位幫扶。

“我們公司共有13台貿易地磅,這些計量器具如果不能按時檢定,會對正常生產造成很大影響。為解決實際困難,當地政府職能部門主動聯系我們,並積極與檢驗檢測機構溝通,提前完成了設備檢定﹔專門派出工作人員指導幫助我們順利通過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認証,指導我們申請了3項發明專利和41項實用新型專利。”蒙泰鋁業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佔山介紹。

而王佔山提到的職能部門服務,是自治區結合達拉特經濟開發區產業構成及企業需求,在園區設立的首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旗縣級服務站,它通過整合市場監管系統服務職能,組建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技術團隊,為園區企業提供“線上+線下”質量技術和政務服務。

有了“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加持,鄂爾多斯市蒙泰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發展步伐加快。僅去年上半年,公司工業總產值增至42.45億元,產品銷量增至24.65萬噸,上繳利稅達1.63億元。作為一家在煤電鋁及鋁后加工領域擁有全產業鏈優勢的企業,蒙泰鋁業有限責任公司目前正計劃實施100萬噸鋁硅合金產業化項目。預計項目達產后,每年可消納高鋁粉煤灰400萬噸,每年減少土地佔用約120 公頃,主、副產品預計實現年產值400億元以上。

“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模式,是2023年通遼市在創新市場監管方式、提升監管效能、優化營商環境中摸索出的一套扶持企業發展壯大的行之有效的辦法。經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充分調研、歸納總結后,該模式於去年6月在全區各地全面推行。

“體檢式監管”就是在市場監管行政執法中通過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對經營主體開展合規指引、發布違法風險預警,提前發現、預防經營主體生產經營中的風險隱患,指導經營主體及時改正,避免由“小錯”釀成“大禍”﹔“服務型執法”就是在守牢安全底線的基礎上強化服務,在執法中體現服務、服務中實施監管,積極為經營主體搭建發展、維權平台,實現監管、執法和服務有機融合。

目前,全區各地在實施“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中,均收到顯著成效。

鄂爾多斯市市場監管部門通過責令改正、限期整改,開展公平競爭審查,廢止妨礙公平競爭文件6份,停止執行文件3份,營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推行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証、食品生產許可証全程電子化,為1570戶企業提供免費快遞郵寄服務,實現“送証到家”。

包頭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全市22家環境檢驗檢測機構進行評級並公示,依據分類監管頻次規定進行“靶向”監管,保証事中執法有准度、有溫度。

通遼市市場監管部門制定涵蓋重點檢查事項25大類、575個小項的“體檢式”檢查清單﹔市、旗、鎮三級聯動,對經營主體開展“綜合體檢”,指出問題隱患,查找分析原因,生成“體檢報告”,實現各類問題隱患“一次查、一表清、一體防”。2024年,該市市場監管局共辦理“輕微免罰”“首違不罰”案件 31件,辦理從輕、減輕案件448件,減免處罰752萬元﹔辦理從重處罰案件11件,罰沒款520萬元,維護了市場公平競爭秩序。

寬嚴有度的“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模式,被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列入《關於支持內蒙古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高質量完成“五大任務”的實施意見》(國市監綜函〔2023〕130號)之中﹔自治區黨委、政府將該模式作為經驗成果大起底案例和2024年重點改革任務列入《內蒙古自治區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內政發〔2024〕16號)中。

“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模式推行后效果怎麼樣?數據是最好的見証:截至2024年11月底,內蒙古企業增至70.1萬戶,同比增長7%以上。而在這些企業中,2024年1-10月,僅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就超過2.36萬億元,創造的利潤超過2400億元,對內蒙古經濟的支撐作用不言而喻。

“體檢式監管、服務型執法”模式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方式,更是內蒙古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推行這個模式的目的就是為企業減負、為經營主體服務。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轉變思路、完善機制、強化責任、創新舉措,直面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痛點、堵點,確保各項政策落得實、貫得通,為自治區經濟發展營造更加穩定、公平、有活力的市場環境。”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毛寶鋒介紹。

無疑,“服務+監管”,不僅為內蒙古企業陣容發展壯大蓄勢賦能,也為內蒙古經濟穩中求進贏得了主動。(記者 李國萍)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