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牛特旗:“三立三破”探索基層治理新路徑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上面千把錘,下面一根釘”……一些基層單位“小馬拉大車”的現象,曾讓工作人員苦不堪言。近年來,翁牛特旗以梧桐花鎮為改革試點,堅持將鬆綁減負與放權賦能相統一,通過立協議、破解“推諉扯皮”,立標准、破解“交流壁壘”,立清單、破解“人浮於事”的“三立三破”改革,真正讓基層“馬壯車輕”,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實、促發展、創實績上。
立協議 破解“推諉扯皮”
梧桐花鎮總土地面積124.4萬畝,轄2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戶籍總人口4.3萬人,是翁牛特旗第三人口大鎮,有黨員干部119人。從人員配比上看,可以滿足整個鎮的工作需要。但記者採訪發現,此前,干部“身兼數職”是常態,特別是在與旗直部門職責分工上,該干什麼活、能辦什麼事、應擔什麼責,許多干部不清楚。
要理清這筆“糊涂賬”,首先要下功夫從根本上分好雙方各自“責任田”。“理事項、劃邊界、立協議是我們這次改革中難度最大、耗時最長的一項工作。”梧桐花鎮黨委書記於海中告訴記者,旗委組織部、編辦聯合梧桐花鎮用近2個月時間,與蘇木鄉鎮對應的48個旗直部門逐個事項對接,逐條對照國家相關法條,明確各方該干什麼、到底負什麼責任,鄉鎮需要配合到什麼程度、業務部門需要提供哪些支持,最終確定各類工作145項,並與每個部門“一對一”簽訂職責事項確認清單協議。
翁牛特旗委編辦主任孫景說,通過理事項、劃邊界,既明確了蘇木鄉鎮與旗直部門之間的職責,又厘清了旗直部門之間的職責,同時也對旗直部門和蘇木鄉鎮責任進行了具體細化。
立標准 破解“交流壁壘”
綜合行政執法隊“人少活多”和黨群服務中心“活少人多”且人員交流難,是梧桐花鎮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借這次機構改革之機,按照“編制分類管理、人員統籌使用”的原則,將行政事業人員統一納入崗位管理。根據個人年齡、學歷、工作經歷等實際,對全鎮干部重新定崗,將50周歲以上、基層經驗豐富的向包村工作隊傾斜,40至50周歲、年富力強的向重點機構傾斜,40周歲以下的向綜合行政執法隊傾斜。
2024年年6月,梧桐花鎮選配4名符合條件人員充實到綜合行政執法隊,隊員從9人增加到13人,平均年齡降低2.3歲,大學學歷以上人員佔比由50%提高至75%,調優配強了執法隊伍,進而實現了分小組、分領域開展工作,推動蘇木鄉鎮行政執法更加規范高效。
“與之前的崗位相比,綜合執法隊對隊員的政治素質和能力水平要求更高。要求我們學會真正‘走進’群眾,用群眾的話講政策。”自上崗以來,新隊員王大磊很快適應了執法隊工作要求和節奏。
立清單 破解“人浮於事”
“吃勁崗位很缺人、有人在崗不吃勁”“忙的忙、閑的閑”是蘇木鄉鎮內部常見的人浮於事現象。
梧桐花鎮對鄉鎮職責列出271項具體工作任務,匯總成《梧桐花鎮工作人員崗位職責清單》,對統籌定崗后的全鎮干部重新明責,每項工作都有牽頭人,每個人都有具體職責,形成“人崗相適”“人盡其才”的精細化履職體系,有效破解基層人浮於事難題。
長期以來,旗農牧局一直受困於與蘇木鄉鎮的對接問題,甚至本該是鄉鎮的工作任務也很難派發。“我有一個活,過去很難找到對接人,往往都是先找分管副鎮長,副鎮長再去找人,又加上鄉鎮內部分工不清,大都成了臨時抓‘壯丁’。現在一改,我們與鄉鎮間有了具體對接人,工作更方便、更高效了。”談起改革,翁牛特旗農牧局副局長翟永強喜出望外。
一套改革“組合拳”下來,成效顯而易見。作為鄉鎮黨委書記的於海中有著切實體會,他給記者粗略算了一下,自改革以來,旗裡的大小會議減了一半,各種文件減了1/3,這讓他和干部們都能抽出更多時間和精力放到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信訪維穩等事務上。
翁牛特旗“三立三破”改革將“小馬”培育壯大,形成了辦什麼、怎麼辦、由誰辦、誰監督、誰考核的工作閉環,為基層鬆綁減負、向基層放權賦能,織密了基層治理網絡,為全市基層治理探索出了一條新路。(記者 魏娜 通訊員 張斐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