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厚植民生福祉 繪就幸福底色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2024年,阿拉善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在高質量發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制定民生清單,緊緊圍繞醫療、教育、就業等領域,辦實事、破難題、補短板,一個個熱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應,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開花,推動阿拉善人民幸福指數不斷攀升。
醫療是民生之需,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一環。在阿拉善盟中心醫院遠程心電中心,伴隨著急促的提示音,電腦屏幕上不斷閃爍著提示信息,這些都是阿拉善盟各基層醫療機構實時傳輸的患者心電圖。依托“互聯網+”的優勢,盟中心醫院與全盟2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蘇木鎮衛生院通過動態心電遠程診斷,實現了心電檢測數據實時傳送,打破了地域限制,為心臟病患者爭取了“黃金時間”。
據盟中心醫院電生理科主任李新忠介紹,遠程中心2024年接診遠程病例500多例,接診心梗病人3例,第一時間回傳蘇木鎮衛生院診斷結果,為救治病人贏得時間,大大提高了救治率。
教育是城市持續發展的基石,是衡量民生幸福指數的重要標志。2024年,阿拉善盟按照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任務路徑,持續深化集團化辦學模式,推進全盟教育改革和發展持續深入。在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共同體學校阿拉善蒙古族完全中學,當晨讀的鈴聲迎著朝陽響起,初一年級的同學們站立在桌前,高舉書本大聲晨讀,開啟了一天的學習生活。“激情晨讀、參加各種特色課程、到北京研學,我太喜歡我的學校了,這樣的學習生活既豐富又長見識。”初一年級學生曹譯勻說。
2024年,阿拉善盟與北京優質學校建立了集團化辦學機制,全盟唯一一所原民族語言授課高中挂牌成立“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共同體學校”,全面啟動了專家引領、教師跟崗、常態教研、課程建設、學生交流等多方面合作共建,助力教育高質量發展再上新台階、實現新躍升。學校黨總支書記、校長烏日汗表示,2024年,學校充分利用優勢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擴大初一年級招生規模,全面推行混合編班、混班教學,教育教學各項工作取得新突破。
就業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王超是阿左旗一名退伍軍人,2021年退伍后一直未就業。2024年9月,他在盟就業中心舉辦的“才聚北疆 職引未來 2024年秋季招聘會直播帶崗”線上招聘活動中,找到了心儀的工作。王超告訴筆者:“我是通過就業部門的線上招聘,到阿拉善盟雲峰道橋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的,現在主要從事法務、公車管理等業務,對目前的薪資待遇比較滿意。”
2024年,全盟各級就業中心通過積極搭建供需對接平台、強化就業精准服務、深入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實施重點群體就業援助幫扶、發放創業擔保貸款等措施,多渠道、多形式推動各類群體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截至11月底,全盟完成城鎮新增就業3727人,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阿拉善盟就業中心副主任李麗華表示,企業是支撐社會發展的力量載體,是吸納就業的源頭活水。全盟各級就業部門將始終秉持“保企業就是保就業”的理念,持續落實各項惠企利民政策,緊盯高質量充分就業的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全力兜牢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和脫貧人口等重點群體就業底線,不斷釋放助企紓困政策紅利。
2024年,阿拉善盟緊盯民生領域短板弱項,加大對上資金爭取力度,截至11月末,積極向上爭取教育資金33083萬元,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爭取就業補助資金2708萬元,支持落實各類就業政策,支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技能隊伍素養﹔爭取醫療保障資金9703萬元,進一步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提高醫療保障能力。
一年來,阿拉善盟民生基石不斷夯實,民生難題不斷紓解,民生福祉不斷增進。一件件惠及於民的好事實事,讓駝鄉居民感受到民生改善的熾熱溫度。(徐愛翔、孟燕、武超)
來源:阿拉善盟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