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站橋頭找活 現在暖心房擇業
稀土高新區為零工就業服務“加碼”

寒冬時節,天剛放亮,位於包頭稀土高新區南壕村東門院內的零工市場卻早已人來人往,百余名前來找活的零工人員聚集於此,即將為一天的生計而奔忙。
“我來自烏蘭察布,在包頭打零工10年了,以前找活全靠現場蹲守,現在零工市場積極為我們對接用工,並及時發布更新招工信息,我的活兒變多了,收入也隨之增加了。”零工人員任飛說。
為支持零工人員多渠道靈活就業,自去年以來,稀土高新區堅持“便民利民、公益服務、長效規范”原則,委托內蒙古西部人才集團有限公司對零工市場進行運營管理,從服務功能、建設布局、運行模式、服務能力等方面重點發力,積極為零工人員和用工方搭建“供需橋梁”,全方位加強零工市場規范化建設。
然而,稀土高新區零工市場日均待工人數100余人,旺季每日可達300余人,並呈現人數逐步上升的趨勢。如何廣泛搜集用工信息、拓寬就業渠道、做好服務保障成為該區推動零工人員就業急需解決的難題。
為此,2024年以來,稀土高新區黨群工作部通過走訪調研,深入摸排用工方需求和零工人員就業意向,開展病人陪護培訓9期,累計培訓369人次;開展法律援助活動5場,發放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冊1000余冊。與此同時,依托內蒙古西部人才集團搜集企業用工信息,通過戶外大屏和信息張貼欄每日提供就業信息近百條﹔根據零工人員不同需求,詳細記錄其個人信息、求職意願、就業待遇等,實施“一對一”就業服務。截至目前,已提供服務900余人(次),年齡55歲左右佔比75%,崗位涉及瓦工、電工、鉗工、操作工等﹔為120家企業發布招聘崗位1000余個,通過供求匹配成功就業550余人。
過去,零工人員除了靠朋友、熟人介紹活兒,大部分是站在馬路邊攬活,等待雇主“找上門來”,寒冬酷暑、風雨兼程,是他們守望工作時的寫照。
“去年8月,稀土高新區將零工市場院內佔地144平方米的房屋改造成零工人員休息場所,規劃了求職登記、信息咨詢、候工休息、對接洽談多個功能區域,內設純淨水供水系統、充電、供暖、網絡、有線電視、空調等設施,為零工人員就地就近就業提供暖心服務。”稀土高新區零工市場負責人趙明亮介紹。“如今,我們在冬暖夏涼、設施齊全的求職場所尋找就業機會,既舒適又方便。”零工人員劉栓柱表示。
“下一步,稀土高新區將持續對零工市場功能和服務進行調整和升級,加快推進人力資源服務規范化、便利化、標准化體系建設,不斷提升市場知曉度,實現用人單位和零工人員‘零距離’對接。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讓零工人員端上‘技術飯碗’,謀得美好的未來。”稀土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就業辦負責人張永勝表示。(記者 劉向平 通訊員 賈婷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