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扎賚特旗:擴資金“集聚”效應 牛產業“牛”勁足

走進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的“三位一體”生態牧場養殖區,隻見1000余頭牛在這裡悠然自得地生活著。扎賚特旗積極謀劃布局,整合資金 2397.6萬元在寶力根花蘇木建設了集養殖區、有機肥加工廠、飼草貯運中心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牧場。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整合了肉牛產業的上下游資源,更補齊了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為全旗肉牛產業向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石。
作為全國15個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之一,近年來,扎賚特旗統籌使用各類資金,充分發揮資金“集聚”效應,在生態增綠、產業增效、群眾增收之間探索最佳結合點,高質量推進肉牛產業發展,逐步實現散養變統養、粗放變集約、劣畜換優畜、靠天養畜轉向生態牧養這“四個轉向”,繪就一幅“牛氣沖天”的鄉村振興生動畫卷。
散養轉統養,轉出好生態
走進蒙特牛種畜繁育有限公司基地,一排排現代化牛舍整齊排列。“我把家裡的肉牛全送到育肥基地了,每年每頭牛分紅2000元。農閑時我在基地務工,每年能增收近5萬元。”巴達爾胡鎮烏都岱嘎查村民包喜說,他現在既是養殖戶,又是工人,一個人掙兩份錢,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在扎賚特旗,通過“公司+村集體+合作社+農牧戶”的利益聯結方式,畜牧業實現了“統養共富”。以烏都岱嘎查蒙特牛種畜繁育中心為例,目前,該基地已代養300頭、合租合養800頭肉牛。
扎賚特旗建立了“公司+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模式,採取“村企互利”“代養分紅”“聯戶合租合養”方式,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目前,扎賚特旗通過合作社帶動農牧戶13200戶,同比增加3600戶,戶均增收同比增加370元。
2021年以來,扎賚特旗多渠道籌措銜接資金、京蒙協作資金及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資金,已建成千頭牧場8個、集中繁育育肥基地2個、育肥羊基地1個,人畜分離養殖小區5個,實現了草原畜牧業從散戶養殖向集中統養的重大轉變。截至目前,扎賚特旗已建成規模化養殖場4299個、家庭牧場946個,規模化養殖比例高達30%以上。舍飼+半舍飼養殖率達到95%以上。
劣畜換優畜,換出好效益
冬日裡,扎賚特旗巴彥高勒鎮團發村養殖戶包七十在牛舍裡忙碌而滿足地投喂著西門塔爾牛,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幅美麗的畫卷,源於扎賚特旗“劣畜換優畜”政策的成功實踐。包七十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兌換了兩頭優質的西門塔爾牛。“西門塔爾牛,長得快,產肉多,一年就能下犢,市場前景好,賣起來也容易。” 包七十感慨地說。
優質的西門塔爾牛是由當地龍頭企業提供。企業引進改良3代以上西門塔爾健康基礎母牛,分別在寶力根花蘇木“統養共富”養殖場和內蒙古奇雲牛牧業發展有限公司進行統一隔離后,養殖戶再自行選擇進行劣畜置換,示范村每戶可置換不超過10頭,置換成功后給予農牧民每頭優質基礎母牛3000元補貼。
近年來,扎賚特旗把轉變草原畜牧業發展方式放在突出位置,此次“劣畜換優畜”政策通過精養提高了牲畜的生產效益,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雙贏目標。目前,全旗有肉牛改良站點40個,牲畜良種化率達到85%以上,建成種公牛站1處,從事改良工作技術人員200余人、改良肉牛達20萬頭﹔建成蒙特牛繁育中心(母牛),穩定運營后,年供種能力520頭,提供優質胚胎5000枚,直接帶動育種點50處,間接帶動肉牛養殖合作社、家庭牧場及農牧民4000余戶。
粗放變集約,變出好前景
冬時節,走進位於胡爾勒鎮的內蒙古奇雲牛牧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養殖場裡,膘肥體壯的和牛、安格斯牛和西門塔爾牛正在嶄新舒適的標准化牛舍內悠閑地咀嚼著牧草。
該養殖基地是扎賚特旗充分利用京蒙協作資金,重點打造的肉牛繁育基地,集優質肉牛產業化、標准化、集約化、現代化養殖、育肥示范為一體,涵蓋了飼草種植、牛羊繁育養殖、品種改良、屠宰與精深加工等多個領域,以及牧草貯運配送中心、獸醫120、草原畜牧業大數據中心、家畜防疫改良中心,草原生態牧場3個,形成了“種養循環互促、三產深度融合、生態優質智慧、健康安全綠色和興牧連農富民”復合型現代肉牛產業。目前,已建設一期項目33棟棚舍投入使用,可容納1萬頭肉牛養殖,二期建成后容納肉牛量可達2萬頭。
走進扎賚特旗內蒙古天牧臻肉業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工人正在對牛肉進行剔骨、分類包裝,流水線上一道道嚴格的處理工序,保証了牛肉的獨特品質。“我們企業在11月,獲得了自治區“蒙”字標的認証。目前已開發出牛皮筋、牛皮涼拌菜、牛皮涮品,包括炒菜系列產品,提高牛皮的食用價值。過去一張原材料牛皮也就四百來塊錢,現在通過工藝加工,一張牛皮的價值可提升到兩至三倍。”內蒙古天牧臻肉業有限公司經理袁福說,目前,公司產品在北京、杭州、上海、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等地擁有一定的市場佔有率。
“靠天養畜”變“生態牧養”,實現增收增綠
“這是草籽播種機,可以對天然草場進行免耕補播技術修復,到了秋天打草,牛羊的飼草就不愁了。”胡爾勒鎮滿都拉圖嘎查村民王偉民介紹,現在流轉了2500畝草場種羊草,產量差不多每畝300公斤,一年下來收入有10多萬元,雖然不放羊了,可效益沒下降。
扎賚特旗羊草種植基地是國家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試點重點項目之一,2023年啟動建設以來,已種植羊草12萬畝,涉及9個蘇木鄉鎮和33個嘎查村。通過數字化無人值守、指針式噴灌、氣象病害預警等現代化措施,使草原植被覆蓋率穩定在78%以上,有效緩解了畜牧業飼草飼料需求壓力,實現天然草地休養生息。
同樣,位於胡爾勒鎮芒哈嘎查的優質牧草種子擴繁基地項目在京蒙協作資金的支持下種植面積3200畝。通過與中國農科院草原研究所聯合開展羊草育種和擴繁,年產優質羊草種子可達每畝15公斤,帶動村集體增收總計可達264萬元,可提供就業崗位15個。目前,全旗已建成的5萬畝高標准草場,已累計種植青貯面積130萬畝、產量377萬噸,秸稈轉化率到了70%以上。
一頭牛連著一條產業鏈,扎賚特旗在各類資金的支持下,順應了肉牛產業發展趨勢強鏈、補鏈、延鏈,不斷增強產業實力,促進了農牧民穩定增收,進一步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白玉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