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市打造43個特色試點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美好生活

一刻鐘,普通人行走的距離大概是一千米,在這短暫的時空交織裡,蘊藏著便利高效的生活服務體系。
“上午去社區工坊縫補衣物享受8折優惠,還能就近完成復印和家電維修,太方便啦。”12月16日,赤峰市鬆山區鬆州街道麗景社區居民郭雲平向記者介紹著當天的計劃安排,言語間滿是開心。
步行15分鐘,居民即可享受近在咫尺的服務和實實在在的便利。這是鬆州街道麗景社區著力打造“樂居”服務圈的成果。麗景社區整合磨刀、縫紉、修鎖、家電維修等匠人入駐社區工坊,滿足居民日常維修、家庭設施改造等需求,並設立“逢5代辦日”,為轄區居民集中代繳水、電、暖等費用,讓很多像郭雲平這樣的居民切身體會到了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的美好生活。
赤峰市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復和擴大消費”,以有解思維、求解態度積極創新社區治理,逐步提升社區服務便利化、標准化、智慧化、品質化水平,加快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如何實現“幸福養老”成為了赤峰市做好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的重要議題。赤峰市側重於扶老育小,不斷豐富“高質高配”服務供給。在紅山區哈達街道,“鐘心為民”品質生活圈針對社區老齡化情況因地制宜打造了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食堂等服務設施,滿足老年人文化娛樂、日間照料、居家服務等多樣化需求。
“養老服務中心設有20多個功能室,主要提供助餐、助行、助急等‘七助’服務,日均服務居民50余人次。社區食堂採用可視化后廚,60周歲以上老人持有效身份証件就餐可享9折優惠。”紅山區哈達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曉東說。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需要更好地適應城市需求。赤峰市堅持黨建引領,與時俱進,探索創新“適地適需”空間。在赤峰,鬆山區“永業生活圈”利用社區閑置房屋,為外送群體提供電瓶更換、應急醫療等日常服務﹔紅山區“都市商業生活圈”依托紅山萬達商業綜合體組建萬達商圈黨建聯盟,實現矛盾糾紛調處率100%,同時,針對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開展就業指導、政策宣講、直播教學等活動,每周四定期開展調解維權、法律援助等個性化服務。
赤峰市還堅持數智賦能,搭建“產銷對接”發展平台。鬆山區興安街道打造了“龍鄉甄選”線上平台,引進赤峰地理標志和名優特產品達289種,在臨潢家園社區開設線下門店,實現了“線上下單+門店提取”的即時零售模式,社區居民不出小區便可購買全市好品好物。
目前,赤峰市正在積極打造43個各具特色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服務居民可達74萬人,有效滿足了居民高品質、多樣化的生活需求。(記者 李雪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