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污染 改善水環境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呼和浩特“第二水源”緩解缺水之憂

再生水是城市“第二水源”,其高效利用是增加水資源供給、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重要舉措。2020年首府實施《呼和浩特市再生水利用管理條例》以來,有效規劃再生水利用,在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環境、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呼和浩特市以中心城區為試點范圍,兼顧周邊旗縣主要園區再生水用水需求,大力開展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工作,再生水利用成效顯著。
作為黃河流域典型缺水城市,2022年12月,呼和浩特市入選國家首批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2024年2月,呼和浩特市被選為第二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
今年7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水利部下發《關於印發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名單的通知》,呼和浩特市榮列全國再生水利用重點城市名單。
再生水日均產量約48.21萬噸
冬日的呼和浩特,河面已經結冰,在大黑河賽罕區段石化大橋東側的一處再生水注水口,再生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大黑河。
“我們每天為大黑河注入再生水1.5萬噸至2萬噸。大黑河有5處注水口,其中南側3處、北側2處。”呼和浩特春華再生水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康景平介紹。
據了解,呼和浩特市再生水主要由城區的辛辛板、章蓋營、公主府、金橋、班定營一二期、班定營三期6座污水處理廠供應,設計日處理規模64萬噸(滿負荷運行可生產再生水55萬噸/日),水質優於一級A標准,再生水日均產量約48.21萬噸。
目前,呼和浩特再生水利用率達35%。今年鋪設再生水管線65公裡,全市目前已建成再生水管線253公裡,沿城市二環路基本實現了管線連通。部分大型工業企業建有再生水專用管線,已治理景觀河道均建有輸水管線和注水口,共建成綠化、市政雜用取水點245處。
水質優於一級A標准
“從污水到處理完成的再生水要經過21個小時,我們現在看到的達到排放標准的中水是前一天輸送過來的。”12月3日,記者在辛辛板污水處理廠採訪時,該廠副廠長白月強說。
城市生活污水經過怎樣的處理才能變成再生水?在辛辛板污水處理廠,白月強為記者揭開了其中的奧秘。
走進污水處理廠東側的粗格柵車間,地下管道裡流淌的是從城區輸送來的生活污水,車間中央的格柵不停地上下循環運轉,將污水中的樹枝、雜物、動物尸體等大的物體分離出來后轉到旁邊的箱體裡。在粗格柵南側依次是細格柵車間、沉砂池、初次沉砂池。在沉砂池的南牆下是一堆從污水中沉澱下來的砂土,工作人員正在用推車將砂土運走。
“污水處理的第一個環節是進行預處理,通過粗格柵、細格柵、沉砂池、初次沉砂池,用物理方法將樹葉等污染物截流﹔第二個環節是在曝氣生物池裡通過微生物新陳代謝,分解氧化水中有機物來淨化水質﹔第三個環節是深度處理,利用化學助凝劑將泥水分離,分離后細小的懸浮物凝結成團,在沉澱池自然沉降,最后出水、消毒,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准進行排放使用。”白月強指著曝氣生物池裡上下翻滾、渾濁的污水告訴記者:“這個池子高7米,水深6米,裡面容納了3.7萬噸污水,我們通過採用五段巴頓甫的新工藝對污水進行處理,它的優點是污水停留時間長,有害物質去除率高。另外,通過兩級濾池+膜池、臭氧接觸池再次處理,進一步脫氮除磷,最終水的各項指標均優於一級A標准要求。”
記者了解到,辛辛板污水處理廠在綜合節能方面採取了有效措施,把之前高耗能的設備全部更換為節能型設備,在工頻控制上全部改為變頻控制,根據來水量、來水水質調整設備,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電耗、藥耗成本近年來逐年下降:其中,電耗成本2022年每噸0.38元,2023年每噸0.37元,2024年到11月份每噸0.36元﹔藥耗成本2022年每噸0.2元,2023年每噸0.16元,2024年到現在每噸低於0.16元。全年電耗、藥耗節約資金400多萬元。
今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發布了首批“污水處理綠色低碳標杆廠”名單,呼和浩特市辛辛板污水處理廠成功入選,成為全國首批45座入選的污水處理廠之一,同時也是內蒙古唯一獲此殊榮的污水處理廠。
可滿足工業企業高標准用水需求
“目前,首府城市居民用水和工業用水主要依靠黃河水。為了節約水資源,有效利用再生水,滿足工業企業對高標准再生水的需求,我們建設了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水源置換項目。目前,園區很多企業開始使用我們的高品質再生水。”在金橋污水處理廠新水源項目高品質再生水生產車間,呼和浩特春華水務集團海納源清水環境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副經理、呼和浩特新水源水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喬瑞龍告訴記者。
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水源置換項目能匹配黃河水,符合工業企業用自來水的標准要求。項目總規模為3萬噸/日,土建一次建成,一期配置1萬噸處理設備。一期項目於4月16日正式投產投運,目前,日處理量6100噸,最高峰時日處理量8400噸。從正式投產至今,已累計提供高品質再生水128萬噸,有效置換了等量的黃河水。
“現在中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中石油內蒙古新材料公司都在使用我們的高品質再生水,我們專門在園區鋪設了再生水管道,每天固定為這些工業企業送水。這樣可置換出兩家企業每年280萬噸地表水用水量,可優先保障城區居民用水﹔我們還與園區的鑫華半導體公司、賽盛公司、蒙聯石油、鑫環硅能、晶環電子等企業簽訂供水協議,為這些企業提供工業用水。”喬瑞龍介紹。
記者了解到,該企業生產高品質再生水的工藝就像家庭用的淨水機的原理一樣,採用國內國際先進的超濾+納濾雙膜工藝進一步深度處理,主要降低了出水電導率和鹽鹼度指標,達到工業企業用水水質需求。新水源項目使用的再生水採用雙水源,一是從16公裡以外的辛辛板污水處理廠調來處理后的普通再生水,日調水量為7萬噸﹔二是金橋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普通再生水,日使用量為5萬噸。
目前,呼和浩特市的再生水還應用於工業企業冷卻降溫、園林綠化、市政雜用以及景觀河道注水等方面。(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劉麗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