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扎魯特旗:從“源頭”到“龍頭”放心水甜到農牧民心頭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基,生態之要,也是民生之本。農村牧區飲水安全涉及千家萬戶,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為保障農牧民用水安全,近年來,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認真落實“水惠民生”政策,加快推進農村牧區供水保障體系建設,實施了一大批農村牧區飲水安全保障工程,著力提升供水水質,保障農村牧區群眾喝上“放心水”用上“順心水”。
走進魯北鎮東興村村民趙鳳榮家時,筆者看到由扎魯特旗水務局派出的維修人員正上門服務,他們熟練地拆下舊水龍頭,仔細安裝好新的水龍頭,並反復檢查、調試,確保不會再出問題,並耐心地向趙鳳榮講解日常用水注意事項。
趙鳳榮告訴筆者,2024年,水利部門開展引水入戶項目,免費給她家安裝了自來水和配套改水設施,使她享受到了極大便利。
今年以來,魯北鎮東興村針對部分村民因飲水、用水問題造成村民日常生活和工作極其不便的現狀,及時與群眾溝通銜接,靠前服務,利用項目資金重新翻修水利設施,讓該村420戶村民喝上了充足、穩定、安全的“幸福水”。
內蒙古浩禹建筑有限責任公司項目部負責人仇秀雲說:“今年9月10日進入工地,僅僅兩個多月,鋪設了3萬多米,井房也是重新建的井房,打了108米,井水出的非常好,每戶都已經接上了水。”
同樣,由於巨日合鎮永新村水利設施年久失修,管道多處漏點,並恆壓供水器功率較低,不能滿足全村正常供水,部分村民隻能在自家院裡的小井取水,冬季寒冷時,水管常常凍冰,取水非常不便。今年,扎魯特旗水務局實施了農村飲水工程維修養護項目,為該村更新了水源井,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
村民王守艷說:“以前都是抽井裡的水,自來水以前就中午放一陣兒,也不夠用,現在方便多了,一天24小時都有水,隨時都能使用,方便多了。”
永新村黨支部書記劉春東表示,“全村有150戶,常住戶107戶,現在家家都通水了,24小時供水,家家都能吃上水,老百姓非常滿意。”
小小水龍頭,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近年來,扎魯特旗水務局實施農村牧區飲水工程維修養護的同時,也為未通自來水的農村牧區新建水井,全天候供水,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畜飲水安全問題,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格日朝魯蘇木格日朝魯嘎查積極與扎魯特旗水務局對接,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步伐,著力提升牧區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努力實現牧區安全飲水工程標准化、規范化、專業化。經過多方努力,2023年末,格日朝魯嘎查已接通自來水,解決了753戶的飲水安全問題。如今,擰開水龍頭,干淨清甜的自來水隨接隨有,讓牧民群眾心裡樂開了花。
格日朝魯嘎查黨支部書記斯琴巴特爾說:“去年春季建設,一個月就全部鋪設,第二個月就老百姓都用上自來水了,村民們特別滿意,不用在為取水難而發愁了。”
在牧民娜仁圖雅的家中,輕輕擰開廚房的水龍頭,清澈的自來水便順著水管流到了水壺裡。這般便利,讓人很難想象以前她家飲水一直依靠傳統的人力或機械取水方式。平常時候,取水就既耗時又費力,到了雨季和冬季,取水不但困難重重,還存在一定風險,所以飲水問題成了娜仁圖雅的一塊“心病”。所幸,經過飲水改造工程,她家再也不必為吃水用水的問題發愁了。
娜仁圖雅說:“牧區冬天用水特別麻煩,有時會凍著,用機械取水也不方便,水管子容易凍,有了自來水后,我們日常用水各方面都方便很多,特別好。”
娜仁圖雅家的喜悅只是農村牧區飲水改造工程的一個小縮影。近幾年,扎魯特旗扎實推進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讓放心水流入了家家戶戶。
格日朝魯蘇木格日朝魯嘎查黨支部書記斯琴巴特爾告訴筆者:“我們嘎查是蘇木所在地,所以人口多、戶數也多,有了自來水后,給予很大的方便,不管是商店或者市場,都帶來了方便,之前都是從外邊拉水吃,現在在家就能取水,方便了很多。”
汩汩清水,潤澤鄉村。為了讓越來越多農牧民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優質水,近年來,扎魯特旗把農村牧區供水工程作為最直接、最迫切、最現實的民生工程來抓。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歷經建設、鞏固提升、沖刺等階段性改造的同時,大力推進鎮村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價格、同服務建設,全面提升群眾飲用水保障能力,讓充沛穩定的“高效水”流入家家戶戶。截至目前,全旗農村牧區供水保障工程和農村牧區飲水安全保障水質提升工程輻射到7個蘇木鎮的12個嘎查村,新打水源井4眼、新建井房5座,維修3處水窖,檢修井8座、排水井4座。
扎魯特旗水務局水資源綜合保障中心主任王曉東表示:“水乃生命之源,對於咱們農村牧區的廣大群眾而言,水關系到生產生活以及身體健康。因此,農村牧區的供水保障工程重建或者水質提升工程,對廣大農牧區群眾的身體健康以及生產生活有著極大的幫助。接下來,旗水務局將積極爭取上級財政資金,努力在自來水尚未普及的地區最大限度地保障群眾的飲水安全。”(楊偉華、金柱)
來源:扎魯特旗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