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賚特旗“三位一體”生態牧場:肉牛產業的綠色崛起

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的大地上,一場關於肉牛產業的綠色革命正在蓬勃興起。憑借著獨特的“三位一體”生態牧場模式,扎賚特旗成功地為肉牛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希望,勾勒出一幅生態與經濟和諧共生的絢麗畫卷。
扎賚特旗依托豐富的自然資源,積極謀劃布局,投資 2397.6萬元在寶力根花蘇木精心打造了集養殖區、有機肥加工廠、飼草貯運中心為一體的現代化生態牧場。這一創新舉措,不僅整合了肉牛產業的上下游資源,更補齊了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為全旗肉牛產業向著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石。
走進寶力根花蘇木的“三位一體”生態牧場養殖區,隻見1000余頭牛在這裡悠然自得地生活著。養殖戶謝哈達便是這一模式的親身受益者,自從他家的牛搬進養殖區后,牛群數量實現了翻倍增長,從100多頭迅速擴充至 200余頭。
“這裡場地寬敞開闊,養殖設施一應俱全,通風條件良好,牛群很少生病,長得快,管理起來也格外省心省力。”謝哈達滿心歡喜地說道。
而這背后,離不開“黨支部+企業+牧戶”的創新發展模式。黨支部充分發揮引領作用,積極引入專業的牧業發展公司,吸引當地眾多養殖大戶紛紛入駐養殖區。企業入駐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養殖戶提供優質種牛,傳授先進的養殖技術,並以合理的價格統一收購成品牛,極大地解決了養殖戶的后顧之憂。養殖戶們則在企業的帶動下,緊密團結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抱團”發展合力,共同推動著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
該生態牧場的功能分區明確且高效協同。養殖區規劃合理,可容納1600余頭牛,為肉牛提供了舒適的生長空間﹔有機肥加工廠年產能高達2萬噸,將周邊1萬頭牛產生的糞污變廢為寶,轉化為優質有機肥,截至目前已累計生產5000噸,有效改善了土壤肥力,促進了生態循環﹔飼草貯運中心則具備8000噸的優質飼草儲存能力,能夠在關鍵時刻為周邊8萬頭牛提供10天的應急飼草料保障,確保了肉牛養殖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這一生態牧場模式帶來的效益是全方位的。在生態效益方面,通過科學的糞污處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有效減少了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壓力,讓草原得以休養生息,實現了綠色發展﹔在經濟效益上,帶動了養殖戶收入的顯著增長,同時也促進了當地相關產業的協同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動力﹔在社會效益層面,積極引導農戶轉變傳統養殖觀念,推行“舍飼禁牧”,提升了養殖戶的環保意識和科學養殖水平,促進了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三位一體’生態牧場的成功實踐,得益於政策的有力支持、產業的內在驅動以及農企之間的緊密聯動,它有效破解了長期制約肉牛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加契合實際、科學合理的產業發展路徑,進一步加大基礎母牛補欄、飼草調購等政策補貼力度,全力推動肉牛產業持續健康繁榮發展。”寶力根花蘇木黨委統戰委員孟照日格圖信心滿滿地表示。(王文亮、包烏雲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