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河區:搭建城鄉文化矩陣
12月16日,走進巴彥淖爾市臨河區金川街道江林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紅歌振奮人心,琴聲悠揚動聽,剪紙栩栩如生,居民們個個精神飽滿,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見到馬翠蓮時,她正在藝術工作室指導社區愛好剪紙的居民學習,她時而講解剪紙技巧,時而手把手幫他們繪圖。“我是市區兩級河套剪紙、葫蘆雕刻項目的傳承人,退休后,從事非遺文化傳承工作。2020年9月,社區為我提供了藝術工作室,在這裡我帶領居民學習,既弘揚了非遺文化,又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這讓我很有成就感。”馬翠蓮笑呵呵地說。
“社區在充分征求轄區居民意見的基礎上,將黨群服務中心合理劃分,開設了棋牌室、乒乓球室、舞蹈室、書畫室等11個多功能活動室,每天來社區活動的居民絡繹不絕,社區居民在文化生活的熏陶下,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江林社區黨支部書記楊盼說。
走進曙光鄉治豐村“塞外珍坊”民俗館,地契、磁帶、電影放映機,各式各樣的老物件讓人目不暇接。曙光鄉將傳統文化資源、紅色黨建引領和美麗鄉村治理深度融合,在治豐村打造集文旅康養、民俗追憶、教育傳承為一體的民俗文化實踐基地——“塞外珍坊”。邀請抗戰老兵、鄉賢能人和黨員干部講解黨史、講老物件的故事、講親身經歷。
據曙光鄉副鄉長張彥介紹,該鄉充分發揮好國營新華林場、北邊渠帶狀公園、村史館陣地資源作用,通過舉辦文藝演出、放映紅色電影、政策宣講活動,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匯聚向上向善精神動力。
2024年,臨河區共開展了送文化下鄉演出活動100多場。同時,依托春節、元宵等傳統節日,持續深化移風易俗,弘揚文明新風,組織開展梨花節、冰雪文化旅游季等大型文體活動100多場次,參與和吸引觀眾達80多萬人次﹔社區開展廣場舞、文藝演出等240場次﹔村組開展打坐腔、廣場舞等活動165場,累計參與群眾16萬多人次。
截至11月底,臨河區共建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20個、建成村組文化活動室362個、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60個,硬化室外文化健身廣場660個﹔建成草原書屋179 個(包括社區職工書屋),社區公益書屋6個﹔建成足球主題公園1個、全民健身中心3個、籠式足球場 22個,城市“15分鐘”健身圈基本形成。(記者 薄金鳳 臨河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