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烏蘭浩特市:以文明實踐塑文明新風

2024年12月18日09:2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最近天氣冷,快進來坐會兒,喝點熱水暖和暖和!”12月16日,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葛根廟鎮鄉味集的街道上,“心有所薯”快餐店店員程娟娟身著志願服務紅馬甲,熱情地招呼著過往游客。

  自從店門口鋪挂上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益’站”的小牌牌,程娟娟難掩喜悅和自豪。別看店鋪不大,卻將休閑小憩、應急救助、出行便利等功能集於一體,店內配備的急救箱、雨傘、方便袋等物品也一應俱全,免費供路人取用,細微之處盡顯人文關懷。

  在這裡,疲憊的旅人能夠坐下小憩,暢飲熱水﹔手機電量告急的游客可及時充電續航﹔有需求的顧客也能使用店內衛生間解燃眉之急。程娟娟忙碌地穿梭其中,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能為大家提供這些服務,我打心底裡感到光榮。”

  這些看似平凡的服務舉措,不僅為全社會的文明實踐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暖流與力量,也恰如一面“多棱鏡”,折射出了小城大善之風。一直以來,烏蘭浩特市積極打造品牌文化陣地,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以文化人、成風化俗”作用,不斷推動文明實踐陣地從有形覆蓋向有效覆蓋躍升。

  今年,為全面助力北疆文化建設,探索建設“文明實踐帶”,將文明實踐要素融入文化旅游線路,烏蘭浩特市在全市各鎮村積極打造了一批集納涼小憩、助急、助行等於一體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益’站”,沿線打造了一批“新時代文明實踐服務小院”,組織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互幫互助、農民增收等一系列文明實踐活動,將文明實踐服務觸角延伸至百姓身邊,拉近與群眾距離,切實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

  像程娟娟這樣的志願者不僅在鄉村發揮著自身的光和熱,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同樣也活躍著一個個紅色身影。

  每天上學放學的早、晚高峰,在烏蘭浩特市各中小學校的路口,頭戴小紅帽、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盡心維護秩序、服務過往群眾。

  為切實守護孩子們上下學交通出行安全,來自烏蘭浩特市各行各業的群眾紛紛加入成為“文明交通”志願者,為學生開辟上下學的“安全通道”。“學生上學、放學的時間點,車流量大,人員聚集,不僅容易造成交通擁堵,也給孩子們出行造成安全隱患,我們在學校門口協助交警、老師一同疏導交通,共同守護好孩子們的安全,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志願者王建說。

  臨近午飯時間,來到興安盟烏蘭浩特和平街紅浦社區幸福食堂,穿著“黨派我來服務”紅馬甲的志願者們正忙著將葷素飯菜搭配、包裝,准備入戶送給轄區特殊居民群體,車曉春就是服務對象之一。

  “因為生病現在干什麼都不方便,有需要的時候志願者來幫我,現在還給我免費送餐,飯菜很合口味,我真是特別感謝他們。”車曉春說,每到周五自己都能吃上一頓健康美味的免費營養餐,這讓他感覺很幸福。

  “‘黨派我來服務’志願服務隊伍聯合幸福食堂,每周五免費為轄區特殊群體和老年人入戶送餐,這個活動已經持續半年多了,效果很好。”和平街紅浦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劉鑫介紹。

  2023年以來,烏蘭浩特市積極打造品牌文化陣地,培育了“愛心媽媽”“益·身邊人”等一批全國、全區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品牌,同時積極回應群眾需求,重點扶持了“紅城教育·志願紅”“義家人”“紅色服務進萬家”等一系列深受百姓歡迎的文明實踐品牌,截至目前,累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100余個。

  與此同時,為構建“上下貫通、供需對接”的文明實踐隊伍,2023年以來,烏蘭浩特市廣泛動員、統籌建立了文明實踐人才庫——“興安文明實踐”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535支、文明實踐志願者4.2萬人,在全市發放3000件文明實踐志願者紅馬甲和2.5萬張文明實踐服務項目“明白卡”,常態化、規范化組織全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專題培訓班,積聚合力壯大文明實踐隊伍。

  “我們將持續推動文明實踐與基層黨建、鄉村振興、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激活文明實踐動能,倡導更多文明實踐志願者投身到文明實踐的火熱活動中來。”烏蘭浩特市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副主任宋純靜表示。(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姜然)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