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包頭市:助力“零碳村”建設 “電”亮鄉村振興路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這挂在天上的太陽,有一天還能變成咱們兜裡的票票!”走進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興順西鎮紅慶德行政村存萬壕自然村,村民王小友家小院裡的光伏板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正源源不斷地產生清潔電能,讓閑置空間成為增收的寶地。
“不用我們花錢,院裡安裝了104片,每片一年給45塊,平時也不用管,按季度給我們打錢。這不,已經打給我們一千多了。”王小友老倆口拿出手機跟記者分享著錢“進賬”的喜悅。
戶用光伏項目助力鄉村振興。人民網 孟佳澍攝
鄉村振興工作開展以來,紅慶德村存萬壕自然村作為固陽縣首個“零碳村”項目試點,幫扶單位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因地制宜制定幫扶措施,實施配套電力設施改造工程、“煤改電”工程、戶用光伏項目三項措施,全面提升鄉村電氣化水平的同時,實現農戶穩定增收。
“存萬壕村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大多數外出務工,我們前期開展了調研,安裝光伏板不用村民操心,還能穩定增收。”駐村第一書記劉傳哲介紹,“前期進行了老舊農網改造,新增4台400千伏安的變壓器。項目自2023年5月啟動以來,已有24戶村民完成了光伏板的安裝,每戶年均增收3500至4000元。”
隨著光伏發電項目的推進,包頭市首座光伏幫扶電站也在紅慶德村成功並網,讓越來越多的村民受益。
“今年以來,我們向固陽縣定向專項捐款62.4萬元,用於定點幫扶紅慶德村光伏幫扶電站建設,豐富幫扶渠道,增加幫扶資金來源,加快‘零碳村’構建。”內蒙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工會四級職員裴曉飛介紹,本次投資主要用於芪林雞舍、村委車棚的房頂、空地等閑置區域建設光伏項目,本期項目容量128千瓦,項目全額並網后,將有效推動鄉村用能清潔低碳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本期光伏幫扶電站並網后,每年將為村集體收益增加近6萬元,明年二期項目實施后,整體收益將達到9.5萬元,讓廣大村民足不出門就享受到實實在在的電力福利。”紅慶德村黨支部書記薛志亮說。
芪林雞養殖基地。受訪單位供圖
與此同時,為助推紅慶德村產業發展,結合該村地理優勢,幫扶單位協助固陽縣興順西鎮政府建成芪林雞養殖基地,由內蒙古電力集團捐贈專項資金14萬元用於雞苗購買,村民通過基地建設、從事飼養工作等方式獲得勞動收入,2023年實現村集體產值71萬元。2024年,內蒙古電力集團再次捐贈專項資金14萬元用於擴大養殖規模,兩年來累計捐資28萬元,該村產值進一步得到提升,達到139萬元。此外,該公司還積極號召全體職工積極開展消費幫扶,累計認購固陽縣各類農副產品159.545萬元。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推進光伏產業發展,助推‘零碳村’建設,同時建立產業長效機制,助力鄉村振興,帶動村民致富增收。”裴曉飛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