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興安盟:在“加減”之間 耕好“無形良田”

2024年12月16日10:4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入冬以來降雪頻繁,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義勒力特鎮義勒力特嘎查集中儲糧點,看著儲存好的玉米,村民吳領軍心裡的石頭落了地。“這‘玉米樓子’通風又透氣,雖然剛下了一場大雪,但我們的糧食基本沒受影響,現在就等著價格合適后多賣錢了。”說起科學儲糧的好處,村民吳領軍打開了話匣子。

  碼趟子、上棧子、搭屯子……為了讓“地趴糧”離地“上樓”,興安盟秉持著“減損就是增產,降耗就是增收”的理念,積極引導農民改變過去秋收后粗放的儲糧習慣,結合當地實際,為農戶量身打造科學儲糧倉——“玉米樓”。

  “減損就是增產,興安盟作為全區糧食主產區之一,糧食產量佔全區的17%。2022年以來,興安盟大力推廣科學儲糧技術,多措並舉推進節糧減損,一加一減之間,打造‘無形良田’。2023年,興安盟玉米產量的70%得到科學儲存,實現節糧減損4.2億斤!”興安盟發改委主任魏大勇介紹。

  “豐收在望”,更要“豐收在倉”。近年來,興安盟通過引導農戶科學儲糧、建設現代化糧倉、完善糧食產后服務體系等綜合措施降低糧食損耗,逐步解決“地趴糧”問題,推進糧食安全、科學儲存。

  在烏蘭浩特鐵西糧食儲備有限公司,每個裝滿糧食的儲糧倉內都安裝了測溫線,實時監測糧溫。“我們通過糧情監測系統對糧倉溫濕度進行監測,一旦溫度達到21攝氏度,我們就會啟動通風、排風設施,實現常年低溫綠色儲糧。”烏蘭浩特鐵西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倉儲科科長郝建東介紹說,公司還提供“代收購、代存儲、代烘干、代保管、代銷售”的“五代服務”,解決農牧民儲糧難、賣糧難問題。

  今年,興安盟糧食產量有望實現“十五連豐”。在穩固糧食產量的同時,更在儲好糧上下足功夫。為實現年度玉米產量的80%得到科學儲存的目標任務,興安盟拓寬資金投入渠道,爭取內蒙古自治區預算內資金398萬元、盟旗兩級財政安排2350萬元,為完成年度科學儲糧工作目標提供資金保障,爭取在“無形良田”上收獲更多糧食。(記者 高敏娜 實習生 韓雨格)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