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烏海打出改革組合拳為國企“強身健體”

進入冬季,熱鬧了大半年的烏海湖旅游景區褪去了往日的喧囂,進入了一年中的淡季。
盡管這些天游客少了,但在烏海文旅集團,所有職工仍然忙著策劃冬季游玩項目和走出去參與冬季旅游推介。集團上上下下團結一致、鉚足了勁兒,力爭讓烏海湖在冬季煥發新的光採。
“截至目前,今年集團實現營業收入2330萬元,同比增長81.3%,發展的動力持續釋放。”烏海文旅集團董事長劉國芝興奮地說,通過持續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烏海文旅集團切實解決了重組以來人員冗余、虧損嚴重等問題,職工們干事創業的動力得到充分激發,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推進國企改革中,烏海文旅集團聚焦勞動、人事、分配制度進行改革。為破解人員冗余,讓企業輕裝上陣,改革實行中層管理人員競聘上崗,建立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讓“優者上、劣者汰”。同時,烏海文旅集團堅持按需設崗,統籌縮減機構設置,將總部部門數量減少23.5%,定員精簡10.8%,子企業機關部門壓縮25%,切實解決了“總部機關化”問題。為激發職工工作積極性,烏海文旅集團通過崗位價值測評結果及薪酬調研分析,構建了面向全體員工、突出崗位差異的多元化薪酬激勵體系,實現了組織績效和個人績效的共同提升。
烏海文旅集團景區運營部調度鮑澤鵬說:“公司打破平均工資界限,我們景區運營一線員工薪酬按照景區當月利潤的8%-10%進行核算業績提成,工資漲了,大家的干勁都特別足。”
烏海文旅集團的變化是烏海市深入推進國企改革的生動實踐。
今年以來,烏海市在鞏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成果的基礎上,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緊扣高質量發展需求,堅持從“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打出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優化國有資本布局、完善現代管理制度等一套“組合拳”。
烏海市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全面推行“六定”改革,實行全員績效考核,建立健全薪酬分配機制,企業機構設置、薪酬管理模式及績效考核體系進一步優化。2024年11月,該市各市屬國企全員勞動生產率實現38.1萬元/人,同比提高26.7%。推動管理人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提質擴面,科學合理簽訂年度經營責任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200余名經理層成員和70余名管理人員全部實現契約化管理。大力推行管理人員競聘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全覆蓋,國企改革活力效率明顯提升。
同時,烏海市將推動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作為實現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的核心舉措。該市國資國企持續發展壯大民生服務、文化旅游等傳統產業,謀篇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隨著工投集團數字經濟產業園、“油氣電氫”四位一體綜合能源島、公交集團44座充電站、242個充電樁的全面建成,烏海市國資國企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已涵蓋新能源、節能環保、大數據服務及互聯網產業等多個行業,2024年新增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367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1043萬元。
烏海市還聚焦完善中國特色國有企業現代公司治理,推動監管企業分層、分類動態優化前置研究討論重大經營管理事項清單,制定“定、議”事項一覽表,修訂完善“三重一大”決策機制,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強黨的領導﹔制定《董事會和外部董事考核評價制度》等制度,建立健全外部董事人才庫,持續加強董事會建設,將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
與此同時,烏海市深入推動市屬國企資產、債務、參股投資“三大起底”行動見實效,累計盤活、處置房屋和土地資產31處,有序退出低效無效投資6項。特別是國投集團以租賃形式盤活客運樞紐站閑置土地2.54萬平方米,招商引進的無動力兒童樂園已實現營業收入200余萬元,資產配置效率有效提升。
烏海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王利峰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舉措,烏海市屬國企以改革拓新局,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道路,截至11月底,烏海市屬國企全部實現盈利,利潤總額9270.5萬元,同比增長22%,創歷史最好水平。(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