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海市“掌上辦”讓社會救助有精度更有溫度

“在手機上就能完成低保申請,這項服務很暖心。”12月2日,家住烏海市海勃灣區林蔭街道的王女士在街道辦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通過手機微信上的低保微服務平台,很快便完成了低保申請。
今年年初,王女士被查出患有乳腺癌,高額的醫藥費加上沒有固定收入,她的生活一下子跌入了谷底,而低保的好政策猶如一道曙光,讓她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考慮到王女士身體虛弱,無法親自前往相關部門辦理手續,社區和街道辦的工作人員通過線上辦理的方式,幫助她申請了低保。
林蔭街道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人劉智民介紹,以前,辦理低保的流程很煩瑣,群眾跑一圈下來,需要很長時間。現在申請人隻需在手機或電腦上登錄該平台,按照提示填寫個人信息,上傳身份証、收入証明等必要材料,即可提交申請。隨后系統會自動進行信息審核,審核通過后,工作人員會上門進一步核實申請人的情況。整個流程,申請人不用來回跑,省了很多精力。
低保等社會救助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如今這樣便捷的服務溫暖著烏海市的困難群眾。
為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近年來,烏海市積極探索社會救助工作新模式,構建“互聯網+社會救助”模式,率先在自治區啟動運用社會救助信息化系統,推行社會救助“掌上辦”,實現社會救助政策“碼上知”、救助事項“碼上辦”、救助公示“碼上查”,讓社會救助更有精度更有溫度。
今年8月,烏海市入選全國服務類社會救助試點地區。
據烏海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困難的群眾關注“烏海市民政局”微信公眾號,在“低保微服務平台”便可辦理低保申請業務,查詢辦理進度,如此一來便實現了困難群眾低保申請自助化、審核確認透明化、在享信息公開化。同時,社會各界熱心人士、志願者等可通過公眾號及時主動上報轄區內遭遇突發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況的居民,確保做到早發現、早救助、早干預,打通社會救助“最后一公裡”。該市還率先在自治區推廣“內蒙古救助通”小程序,幫助救助對象進行注冊和授權,實現政策清單、幸福清單“一碼掃、碼上知”、救助申辦事項“加速跑、遠程辦”,全方位滿足困難群眾的多方面需求。
此外,在烏海市民服務中心24小時自助服務區和全市20個鎮(街道),烏海市民政局還放置社會救助智能申報一體機,可提供自助申請、公示查詢、材料打印等服務,做到社會救助服務7×24小時“不打烊”。為實現社會救助全市通辦,烏海市還優化整合受理、審核、確認各個程序步驟,精簡辦理材料,打破先手寫、再電腦錄入的工作模式,廣泛運用“一証一書拍照上傳、電子簽名、人臉遠程授權”等方式,上線手機端移動辦公系統,統一全市入戶調查流程,完善入戶調查數據及時錄入更新功能,切實提升救助服務精准度。(記者 郝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