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科爾沁區:“培訓+補貼+就業”開啟農民增收新通道
推進鄉村振興,如何促進農民增收成為關鍵課題。在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培訓+補貼+就業”模式應運而生,為農民打開了一扇通向富裕的新大門。
李玲是慶和鎮馬家村的村民,她在瀏覽村部群消息時,看到了當地勞動保障協理員發布的各類免費培訓資訊,內容涵蓋了豐富多樣的就業技能培訓以及創業培訓項目,並且還附著各學校的詳細簡介、專業設置、培訓課程安排以及對應的就業平台等信息,可謂是一應俱全。李玲逐一查看,經過深思熟慮,她結合自身的意願與特長,最終選定了當地職業學校極具特色的“科爾沁月嫂”專業。
像李玲這樣原本僅依賴務農維持生計,收入微薄且不穩定的農民還有很多。通過參加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學習各類專業課程,她們掌握了新技能,獲得了進入新行業的入場券。
近年來,科爾沁區持續更新《科爾沁區民辦性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名錄》,並分類統計發布《月度職業技能培訓計劃》,為農民提供豐富的培訓信息,引導其自主選擇。同時加速落地職業能力提升培訓補貼政策,無論是培訓機構還是參訓農民,都能在達到相應標准后獲得補貼,大大提高了各方積極性。
為使培訓后的就業環節得到保障,以特色勞務品牌“科爾沁月嫂”為例,科爾沁區當地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通過定崗定單式培訓,培訓后直接對接就業崗位,累計培訓大量人員,參訓后實現就業比例高達80%,且薪資可觀。眾多月嫂被輸出至京津冀及東北地區,平均薪資達7000元至15000元左右。
這一模式使常年生活在農村的群眾從單一務農轉變為擁有專業技能的從業者,收入實現數倍增長,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不僅有效推動農村牧區富余勞動力高質量就業,還促進了服務行業的發展,縮小了城鄉就業差距,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未來,科爾沁區將進一步完善這一模式,擴大培訓專業范圍,提高補貼精准度,拓展就業渠道,讓更多農民受益於“培訓+補貼+就業”模式,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共同描繪鄉村繁榮發展的美好畫卷。(王瑩)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